6月30日,法國前足協主席艾斯卡萊特斯(右)與國家隊前主教練多梅內克出席聽證會。圖片來源:路透
“這屆世界杯我們會記住兩件事,一是冠軍歸屬,二是法國隊罷訓。”齊達內在法國隊爆出內訌后說。6月20日,南非奈斯納基地的大巴上究竟發生了什么?藍軍各位大佬在這件事里扮演什么角色?“6.20兵變”后的第9天,內幕浮出水面。
6月20日,法國隊全體球員在奈斯納基地罷訓,抗議足協開除阿內爾卡。他們登上場邊的大巴后,足協高層手足無措,教練組同樣深感意外。守門員教練馬爾蒂尼被球員的肆意妄為逼出男兒淚,主帥多梅內克也被徹底激怒。
向在場媒體宣讀完球員公開信后,多梅內克馬上回賓館收拾行李。當時法國尚余與南非的最后一戰,且仍有出線可能,但絕望的多梅內克決定立即回國。
任性的球員開始意識到罷訓的嚴重后果。西塞和幾個隊友敲開多梅內克的房門,代表全隊向多梅內克道歉,乞求他留下指揮最后一戰。球員們的這一舉動最終打動多梅內克,“占星師”決定送法國隊走完最后一程。
但兩天后高盧雄雞恥辱地輸給南非,這再次激化了隊內矛盾。埃夫拉、亨利等賽后都公開表示回國后他們會將發生的一切公之于眾,這番言論引起多梅內克極大不安。在從南非飛回法國的途中,多梅內克召集幾名關鍵球員商談,這次“會議”上,多梅內克率先保證回國后將守口如瓶,不透露隊內任何細節,尤其是不會曝光部分球員對他的不敬。
多梅內克同時提出自己的條件:隊員回去也要保持低調,不要說出事實。其實法國隊中的部分人希望說出真相,甚至有人已與媒體取得聯系,多梅內克“通情達理”地表示:不要求他們取消安排,只希望他們在接受采訪時嘴下留情。這個心照不宣的約定就在這次航程中敲定。
亨利不在飛機上,但在與薩科齊的會晤中,法國總統要求亨利避免在敏感當口火上澆油。于是當6月26日人們滿懷期待地盼望著接受采訪的亨利、埃夫拉、阿比達爾說出事實真相時,最終他們發現等來的不過是一場滿是敷衍的新聞秀。倒是涉世不深的“第24人”魯費耶說出實情:"埃夫拉和其他人做出了(罷訓)決定,剩下的人表示同意,這畢竟是團結問題。我們內心可能會有其他選擇,但隨了大流。大巴上發生的事永遠只會留在大巴上。”
罷訓究竟為什么?捍衛阿內爾卡?挑戰足協?還是向多梅內克示威?明確答案并不存在,因為這次貌似團結的行動背后,是藍軍各大佬各自心懷鬼胎的丑態。
輸給墨西哥后,阿比達爾就開始準備“兵變”。阿比達爾向隊友宣布,他試圖營救在更衣室內辱罵主帥的阿內爾卡。在確信足協作出開除阿內爾卡的決定后,阿比達爾決定與足協死磕到底。
6月20日,阿比達爾就坐在大巴前門,如同綁匪一樣監視著隊友,防止有人下車叛逃。搞定隊友后,他開始敲打座椅及車窗,要求司機開車離開訓練場。在罷訓事件中,阿比達爾扮演著主要角色,他希望借這次團結的運動來挑戰體制,挑戰足協的權威。
馬盧達參與罷訓,則是因為他從2008年歐洲杯后就和多梅內克交惡。在切爾西,馬盧達常找隊友兼“一生的朋友”阿內爾卡交流。這次叛亂,馬盧達表現活躍,還是公開信倡導者之一。更讓馬盧達憤怒的是,足協決定開除阿內爾卡,竟沒有征求球員意見。
除了被多梅內克剝奪最后一戰前新聞發布會的權利,法國隊所有鬧劇都少不了埃夫拉。“6.20兵變”中,他與體能教練迪維爾納的口角,讓他成為全球媒體焦點。
一個月內,埃夫拉突然成為隊長,這一職務本該是權威與希望的象征,但埃夫拉不幸把它演繹成災難。罷訓中,埃夫拉是名義上的領袖,心高氣傲的他希望表現出領導能力,但欲速不達,在大巴上他完全喪失了理智。他本可以用更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但他把自己變成一個笑話。法國和墨西哥一戰,他在奏國歌時熱淚盈眶,或許可以解釋為在管理球隊小團體及個人關系上的沉重壓力讓他不堪重負。
如果說埃夫拉和阿比達爾是意氣用事及地位所迫,那么這部大戲里,加拉可算個丑角。
多梅內克將隊長袖標交給埃夫拉一直讓加拉耿耿于懷,后來他在球場內外的種種賭氣表現也招來隊友反感。打完墨西哥,加拉遭到部分隊友孤立。
阿內爾卡是加拉在隊內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好友被開除,加拉顯然不會坐視不管。但他參加罷訓的更重要原因,是希望借助這次行動讓多梅內克得到懲罰,以解自己未能成為隊長之恨。耐人尋味的是,過去兩年加拉一直在國家隊為所欲為,這一切都曾得到多梅內克的默許,如今多梅內克嘗到了養虎為患的滋味。
與上述三人相比,亨利的目的性最為明顯。雖然抱怨在隊中受排擠,但他從未主動試圖改善自己和球隊的狀況,始終用一種消極態度扮演孤獨領袖角色。
球隊到達分崩離析的臨界點時,第4次參加世界杯的亨利本該讓隊友懸崖勒馬,而不是縱容他們直奔地獄。亨利如同電影《巴格達怪杰》里面的“壞宰相”一樣,成為幕后主使。種種跡象表明,埃夫拉隊內威望不夠,如無亨利支持,罷訓小團隊將群龍無首。
亨利還是之前媒體爆料的那個“妒火中燒的大佬”。古爾庫夫出道后就被捧為“齊達內二世”,這被亨利視為挑戰。盡管古爾庫夫早已證明自己的定位球造詣,但世界杯預選賽期間,亨利就曾剝奪過古爾庫夫罰定位球的權力。可惜最終亨利不但沒成為國王,反而隨藍軍一同走向毀滅。
上述大佬多少都在兵變中達到目標,唯有里貝里,他迷失在這支關系復雜的球隊里,成了十足的失敗者。里貝里不是兵變領導者,但他肯定是積極響應者。
意識到事態嚴重性前,他曾是一名愚蠢的小霸王:電視一臺節目中,里貝里不請自到聲討媒體,在國家隊里,他不停欺負古爾庫夫……里貝里過多的個人主義表現引起隊友反感。但多梅內克從沒提醒過里貝里,相反在里貝里通向輿論漩渦的路上,多梅內克為他鋪下一條紅地毯。
“(法國隊新帥)布蘭克需要建立一支團結的隊伍。”回到法國的埃夫拉說。只是目前如此錯綜復雜的關系著實不好處理,或許溫格的意見更值得布蘭克借鑒:“如果有人影響了球隊氣氛,那必須把他們趕走!”(《法國足球》記者 朗科伊斯·韋爾代納 姜晗/編譯)
來源:體壇周報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