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7月份以來價格總水平逐月攀升,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較快上漲的情況,國務院及時下發《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確保市場供應,促進價格穩定,完善補貼制度、安排好困難群眾生活,增強調控針對性、改善價格環境,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四個方面十六項具體措施,要求各地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綜合施策、重點治理,保障民生、穩定預期”的原則,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穩定市場價格。
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17個部門建立了市場價格調控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各地也都建立了相應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開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發展農業生產,夯實穩價基礎。支持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海南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建設,增加北方大中城市蔬菜供應。預計全國秋冬種蔬菜面積同比增加800萬畝、總產量達到3.37億噸。 二是完善儲備制度,加強產銷銜接。加大政策性儲備糧油肉投放力度。控制化肥出口。組織產區與銷區企業簽訂蔬菜產銷銜接協議。各地積極落實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制度,基本可以滿足城鎮居民10天左右的消費量。 三是協調煤電油運,穩定經濟運行。加強運行調節,將2011年電煤重點合同價格維持上年水平不變;協調石化企業增加資源生產,組織進口;安排輪出國家儲備成品油;加大重要物資調運力度。 四是清費治亂降價,降低流通成本。要求各地審慎出臺政府調價項目;降低一批藥品價格;取消或降低了一批服務性收費;12月1日起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各地紛紛采取措施減免農貿市場攤位費,開設社區平價菜店。 五是發放臨時補貼,保障群眾生活。各地普遍提高了城鄉低保、最低工資和失業保險金標準,對城鄉困難群眾發放了每人每月10-80元不等的價格臨時補貼。積極推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六是強化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公開通報部分企業價格違法案件;加大糧食收購、棉花市場秩序監管執法力度,打擊農產品投機炒作行為。
總的來看,2010年,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關系的要求,積極采取措施,管理預期、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強化監管,價格調控監管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全年CPI上升3.3%,基本實現了年初確定的預期調控目標。下半年生活必需品價格較快上漲的勢頭也得到初步遏制。12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下降9.4%,降幅比上月加大7.5個百分點;其他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漲幅也出現了不同程度回落,食用植物油、豬肉、蛋、糖、液化石油氣、衣著價格環比漲幅分別回落3.6、1.7、1.8、2.0、5.7和1.1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