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讓農民的荷包鼓起來
記者:現在有些地方大量的農民進城務工,一些農村土地被撂荒了,這會不會對糧食生產造成影響?
聶振邦: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為農民進城務工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機會,也增加了收入,這是好事情。但確實也對糧食生產帶來了一些影響。這種情況下,如何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就成了各級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促進了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一是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了農業補貼制度和投入增長機制。二是為保證農民種糧有盼頭、劃得來,穩定種糧農民預期,國家多次提高主要糧食品種的最低收購價格和實行臨時收儲政策。
去年底,國家已經公布了今年再次提高的小麥最低收購價格,近期還將公布適當提高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格,讓農民提前吃上“定心丸”。在主產區對玉米、大豆、油菜籽實行臨時收儲政策,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三是加強對糧油市場調控,確保市場糧油價格穩定在合理水平;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行糧食質價政策,確保中央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加強農藥、農用柴油等農資市場調控和價格監管,保障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四是重點培育一批有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和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作為重要涉農部門,糧食部門要認真抓好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責,采取多種措施提高種糧比較效益,切實發揮糧食流通對生產的導向作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只要農民種糧獲得比較好的收益,相信就不會有土地撂荒情況。
記者:俗話說“谷賤傷農”,糧食部門怎樣保證農民增產又增收?
聶振邦:在我國糧食生產連續七年豐收的大背景下,糧食部門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千方百計抓好糧食收購工作,有效避免了“谷賤傷農”,促進了種糧農民增產又增收。第一,在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供求形勢、價格走勢等因素的基礎上,研究提出穩步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水平的政策建議。第二,不斷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和臨時收儲工作方案,逐步擴大政策性糧油的收購范圍,完善政策的發布、啟動、監管和補貼機制,適時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和臨時收儲政策,有效穩定了市場價格,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第三,堅持發揮國有糧食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引導和規范多元市場主體積極入市收購,搞活糧食流通。同時,合理布局收購網點,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方便農民售糧。第四,每年糧食收購期間各級糧食部門都派出工作組赴糧食收購一線進行檢查和指導,確保執行政策不走樣、不縮水,把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種糧不但收成好起來,而且荷包也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