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李家祥在回答記者提問。當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國民航局局長李家祥介紹中國民航“十一五”發展和“十二五”展望等方面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袁滿 攝
已引進1300多名外籍機長
問:中國飛行員短缺,影響了民航發展,有什么對策?
李家祥:民航在快速發展中,確實存在資源緊張的問題。民航局一是采取加快培養飛行員的措施。目前,中國民航全年需要3000名飛行員,中國民航局直接管理的航空大學有4所,還有社會辦學,能培養出飛行員2000名,另外1000名委托國外培養。還有就是積極引進飛行員,目前國際上在中國飛行的外籍機長有1300多人。
機場虧損不能只看經濟效益
問:中國去年新增33家機場是支線機場,但大部分虧損。您怎么看待?如何破解虧損?
李家祥:中國運營的機場中目前有130多座虧損,但虧損的數量小,去年虧損16.8億元。機場是公共基礎設施,不能單純從贏利出發,而是要從當地經濟社會的綜合發展、長遠發展,著眼于發展,著眼于未來來看待。其次,要計算機場的綜合效應。盡管130多座機場虧損,但所在地對機場虧損沒有埋怨,而是積極進行扶持,不少地方政府采取補貼的政策,因為機場帶動的是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第三,民航局積極支持機場的運營。“十一五”期間,中國民航局對支線機場的補貼達到60億元。
高鐵對民航有沖擊也有幫助
問:高鐵對民航的沖擊如何看待?
李家祥:高鐵對民航有沖擊,但也有幫助。在500公里范圍內,高鐵對民航沖擊較大,達到50%以上;500公里至800公里,沖擊達到30%以上;1000公里以內影響旅客量為20%;1500公里以內為10%,1500公里以上影響不大。社會對民航需求旺盛,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增加一個航班量都困難,高鐵可以緩解壓力,有利于民航進一步調整結構,調整航線布局,向西部邊遠地區發展。其次,在一定的航線上,高鐵是民航客源的補充。如拉薩,鐵路開到拉薩后,民航飛拉薩的航班客流增長了38%。許多坐火車到拉薩的人,都坐飛機回來了。第三,高鐵的沖擊還有利于民航改善管理和服務水平,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提高航班正點管理水平
問:航班延誤的原因有哪些?“十二五”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
李家祥:旅客出行第一需要安全,第二是正點。正點是消費者的切身利益。世界航班正點率平均水平在80%左右,中國民航約與世界平均水平差不多,但安全水平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民航百萬架次事故率是0.1,美國是0.16,歐洲是0.15。民航局有個指導思想是,航班正點首先要服從航班安全。
去年中國民航航班正點率是75.5%,前四年都在80%以上。下滑的原因,首先在于民航發展快,空域資源緊張;第二是由于航班量的增加,航空公司在運營管控上加大了工作量;三是去年極端天氣增多。三大原因中,天氣難以把握,我們要在空管的管理和提高航空公司管控水平上下工夫。去年民航局采取了8條辦法,今年要進一步推動航班正常性工作,其中包括對機場流量進行科學評估,科學接納航班;對航空公司運營的整個流程要提出標準和監控。某家航空公司航班延誤超過一定比重,暫停航線運營。
在增強國際競爭力上下工夫
問:當下民航轉型的關鍵是什么?
李家祥:中國民航轉型在確保安全的同時,要增強國際競爭力。中國民航的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在國內貨運市場上,中國企業僅占20%,有70%以上的業務被國外航空公司運輸掉了;在客運上,國內的國際航線上中國航空公司僅占46%左右,國外航空公司占54%左右的份額。這一比例和民航快速發展態勢,機隊快速增長態勢不是太吻合。所以,下一步,要引導航空公司在提升國際競爭力上多下工夫。其次,今后的機場建設,要著眼于大眾化戰略,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坐得上飛機,服務大眾。內外結合,確保安全,國際有競爭力,國內實現大眾化,民航強國的目標就能實現。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