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的誘惑
張昭源,清華大學科技哲學專業的碩士畢業生。與去企業、公共部門的同學不同,他選擇去重慶基層做選調生。
“年薪、戶口什么的,都是"浮云"。作為年輕人,怎么能被這些東西絆住呢?趁著年輕應該去發揮自己的能力,為國家、為社會多做些事情。我的父母、導師、女朋友都很支持我的決定。”張昭源說起來豪氣十足。
而說起去基層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他表示自己心里有數,“困難肯定會遇到,基層的生活可能很孤獨,生活會很平淡。但是人要成才還是要經歷這些的,這個時代還是需要理想主義的。”
和張昭源的想法類似,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林薇,放棄了在京外企起步年薪13萬的工作,也選擇了去基層。她坦言,每一個大學生都有夢想,但是她明白,夢想建立在現實的基石之上。
“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國家嗎?不!所以我要去最基層的地方,看看最基層的人是如何生活的。去最艱苦、最需要我的地方,發揮自己的能力和才華,那里才是最適合人成長的地方。”林薇說。
同樣去基層的還有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專業畢業生吳海軍,他選擇了去葛洲壩水利工程施工現場做技術員。
“我一直對一線工作感興趣。”盡管在天津的父母希望他繼續讀研,但他還是放棄了保研資格。“我覺得學我們這個專業的人如果沒有去過一線,是不可能成專家的。”
吳海軍說,盡管月薪只有2000多元,但還是愿意去一線學本事。“我想一直在一線做下去,并沒有考慮以后回北京來什么的。只有經過淬煉才能成棟梁。對于我來說,基層就是最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