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蠶詩:
芳時寒食近,風雨鵓鴣知。只恐春晴少,祈蠶到古寺。
采桑詩:
柳塘蛙閣閣,花塢蝶飛飛,窈窕桑間子,提籠陌上歸。
紡紗:
新絲少女成,機杼云欲就,擬制絳蘿裙,端陽看龍斗。
織布:
銀蟾匝井梧,金風破殘暑,流光自催人,張燈向機杼。
刺繡:
櫻桃斜映窗,欲折鉤頻惹,花底恣優(yōu)游,停針記春社。
山花插擔的樵夫:
丁丁誰伐木,聲乃透荊關。出見肩云叟,山花插擔還。
捕蝦的漁夫:
蒼山開奄畫,白水映兼葭,紅蓼灘頭上,漁人來捕蝦。
晚歸的牧童:
白鷺過茂林,歸僮牛背唱,殘陽猶在山,紫綠千萬狀。
……她還寫了割麥、耘秧、車水、灌水、種豆、栽芋、澆瓜、剝棗、礱粟、栽松、種麥、摘豆、翻耕,“簡直就是南方一年農(nóng)耕大事的藝術記錄”;寫了農(nóng)事的艱辛、豐收的快樂“田家事正忙,割麥又耘秧”“斗杓又西指,四野稻香風”。她詩里寫到的“菜花”“碧瓜”“烏桕”等植物不下幾十種;“麻雀”“蜜蜂”“蝴蝶”……“石耳”“新藕”新蔬“新果”等等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每首詩都是一幅畫”,連起來就是一卷農(nóng)村生活的“清明上河圖”。這是地地道道本色本真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的“田園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令人陶醉。非親身參與農(nóng)村勞動生活,深刻體驗、細致觀察,不會有如此生動傳神的描繪。倪仁吉對農(nóng)村生活和勞動人民的熱愛,“不能不深深打動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