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祖國的歌曲屬于“紅歌”,歌頌改革開放、歌頌勞動人民、歌頌人民軍隊、歌頌民族團結和家鄉美好的歌曲同樣屬于“紅歌”。重慶“唱紅”,主要唱救國、建國、興國、強國的好歌。既唱《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走向復興》等愛黨愛國歌曲,也唱其他優秀歌曲。比如,2010年舉辦的首屆中華紅歌會,就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故鄉的云》、《綠島小夜曲》等;2011(重慶)中華紅歌會,就唱了《東方之珠》、《七子之歌》、《我們都是一家人》等,還唱了美國的愛國歌曲《雪絨花》。這其中一些歌曲還屬于港臺流行歌曲。同時,我們還廣泛傳唱結合重慶實際創作的新歌,比如《平安之歌》、《小康路上一起走》、《森林重慶之歌》、《大山大水大重慶》、《祝福重慶》等。這些新老紅歌,見證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奮斗,記錄了人們的情感和心聲,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的歌,老百姓發自內心喜愛。
現在,我們的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有喜歡紅歌的,也有喜歡流行歌曲的,還有喜歡搖滾樂的。紅歌是“主旋律音樂”,但卻有十分深厚的群眾基礎。“唱紅歌”并不排斥唱其他的老百姓喜歡的好歌,不存在什么“左”“右”,更不是“回到文革”,而是“正”。重慶“唱紅歌”不僅沒有出現“文革”最流行的《大海航行靠舵手》、《造反有理》等歌曲,相反,一些在“文革”中禁止演唱的歌曲卻在熱唱。例如,《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洪湖水,浪打浪》、《紅梅贊》、《送別》等。至于整個“唱讀講傳”,其內容就更寬泛了,既包括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涉及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化精品。因此,那種認為重慶“唱紅”是搞“左”的一套、是“回到文革”的觀點,確實是沒有根據的。作為黨委、政府的宣傳文化部門,我們理所當然地不提倡大家都去唱“靡靡之音”,旗幟鮮明地反對唱消極頹廢、格調低下的歌曲。
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在重慶考察后,用“紅”、“綠”、“新”三個字概括了重慶之行的感受。他說:所謂“紅”,包括正義、正道、正宗的文化精髓,包括道德、情操、理想,既有革命傳統,也有古今中外經典,外延很廣,我們對此高度認同;所謂“綠”,山城處處綠樹成陰、綠意盎然,加上整個城市起伏跌宕,很有層次感,令人心曠神怡;所謂“新”,重慶新的氣象、新的觀念、新的嘗試、新的實踐、新的面貌,無不給人以深刻印象。我認為,劉長樂先生對重慶“唱紅”的評價是全面客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