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紅”成本低成效大,是一項費省效宏、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記者:有人說,重慶“唱紅”成本太高,累計花費達2700多億。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何事忠:前不久,我在網上也看到有人說重慶“唱紅”花費太大,還推算出耗資高達2700多億的天文數字。這種推算是毫無根據的。2008年到2010年,重慶三年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累計才2277億,說“唱紅”花費超過2700億,這可能嗎?
重慶“唱紅”,絕大部分活動是在公園、廣場、學校、軍營、社區等公共場所自發開展,這些活動場地都是免費開放,參加活動的市民并不存在什么服裝、租車、補助等費用。所有集中性演出,學生穿校服,軍人穿軍裝,其他方面的演出人員穿日常生活服裝,財政也好、部門單位也好,不存在投資統一購買或制作演出服裝的問題。憑空推算出2700多億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即便是重大節日舉行上千人的大型演出,每場演出的場地、舞美、音響、編導、交通等方面的開支,全市性的大活動一場不過二三十萬元,區縣就更少了。前不久,我們應中國文聯之邀進京組織的“唱讀講傳”活動,上千人的隊伍坐的是火車,住的是普通賓館,4天時間演出7場,總花費沒超過600萬元,還不及一些地方請幾個大腕明星演出一場的耗資。
有人說:花錢唱紅歌,不如把錢花在解決民生上。這話不無道理。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唱紅歌也是一種文化民生,而且是一項費省效宏、為民利民的民生工程。中國的改革發展到了今天,再也不是只解決吃飯穿衣就行了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同樣重要。其實,這些年來,重慶市委、市政府對改善人民群眾物質方面民生的重視程度和實施力度,恐怕不差于任何一個地方。去年,市委三屆七次全委會專題研究,出臺了“民生十條”,內容涵蓋建設公租房,解決進城農民工戶籍并享受城里人的住房、醫療、教育、保險等待遇,推動“兩翼”農戶萬元增收,讓農村130萬留守兒童免費吃上雞蛋、牛奶和營養午餐,實現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支持創辦微型企業增加就業等方面,計劃兩年半內投入3000億元解決民生問題。細心的同志對此恐怕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