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9:00,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周普國、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顧寶根、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高級專家、衛生部食品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喬雄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真和做客新華網。就“植物生長調節劑相關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

2011年7月25日,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周普國、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副所長顧寶根、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高級專家、衛生部食品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喬雄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真和做客新華網。就“植物生長調節劑相關問題”與網友在線交流。圖為嘉賓與主持人合影。新華網陳競超 攝
直播頁面文字實錄圖片精彩摘要
農業部專家解讀催熟劑、膨大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用途
催熟劑或膨大劑都是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包括仿天然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從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是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具有抑制和促進等作用的一類物質,目前在全世界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催熟劑、膨大劑都是老百姓根據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對一些產品的俗稱。顧名思義,催熟劑的作用就是加快果實成熟,拿催熟劑中的乙烯利來講,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釋放乙烯來促進果實成熟,而乙烯本身也是植物體內存在的促進果實成熟的物質。有個生活小竅門,就是把沒有完全成熟的香蕉、柿子與成熟的蘋果放在一起,過幾天香蕉、柿子就變軟好吃了,其實就是蘋果釋放的乙烯催熟了香蕉和柿子。
張真和:不是所有蔬菜水果都需要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
其實并不是所有的蔬菜水果都需要使用催熟劑、膨大劑或其他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催熟劑主要用于香蕉、芒果的采后環節;膨大劑主要用于部分老品種的獼猴桃、葡萄以及溫室和塑料棚冬春季節生產的甜瓜等,其他蔬菜、水果生產不需要使用。
張真和:不能把某些水果不好吃簡單歸結于植物生長調節劑
水果好吃不好吃的影響因素很復雜。有品種自身的原因,如“紅富士”蘋果偏甜,適合我國大多數人的口味,口感就是比其他品種好;同樣,歐亞種葡萄偏甜,口感要好于偏酸的歐美種葡萄。也有生產環境的影響,比如以新疆為代表的西北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就比其他地區生產出來的瓜果含糖量高,就是好吃。還有栽培技術的差異,采用適當的種植密度,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尤其是多施有機肥,以及合理澆水等栽培技術的,生產出來的水果甜度高風味好,也好吃;相反,種植密度太大,不注意增施有機肥,大量偏施氮肥,不利于果實糖分積累和風味形成,就不好吃。另外,盲目追求高產和利用溫室、大棚設施一味搶早生產上市,也是一些水果品質顯著下降不好吃的原因之一。
喬雄梧:使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是安全的 不會危害健康
“一抹就紅”、”一抹就粗”,植物生長調節劑還沒有這么神奇。前面專家介紹過,植物生長調節劑只是在必要時才使用,不是什么蔬菜水果都使用。即便使用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農產品也是安全的,人吃了不會危害健康。按照我國《農藥登記資料規定》,每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登記前都需在我國的不同生態區域做2年以上的殘留試驗。只有試驗結果證明,蔬菜水果中的殘留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風險的,才會批準使用。在評價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是否可以登記、是否可以使用時,確保人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對人的健康安全有風險的產品,都不會批準登記的。
我國對于登記的38種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有評價標準和檢測方法
對于在我國登記使用的38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農產品中殘留,我國都有評價標準和檢測方法。對產品質量而言,現有38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均有相應的質量標準和檢測方法,全國有農藥檢測資質和能力的檢測單位均可開展相應的檢測工作。對農產品中殘留而言,我國都有殘留檢測方法,可以進行殘留檢測;至于殘留標準,目前我們已制定了10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殘留限量國家標準,11種因不存在安全風險,按照國際慣例,不需要制定殘留限量標準,其他17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國家殘留標準正在制定中,實際工作中我們采用國際食品法典、歐盟或美國的殘留標準開展監測和評價。
農業部將開展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水溶性肥料專項檢查
針對社會關注的問題以及管理和使用指導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農業部下一步擬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培訓指導。加大培訓和指導力度,普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知識,提高農民科學用藥意識和技術水平。擬組織專家在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舉辦植物生長調節劑合理使用專題講座。組織編寫《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指南》小冊子,在蔬菜水果重點產區舉辦專題培訓班,進一步提高技術到位率。同時,大力推廣新型生產技術,如在設施蔬菜生產中推廣應用授粉器和蜜蜂授粉技術,減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使用。
來源:新華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