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到來,酒店服務業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國內許多賓館、酒店都在客房內提供有償使用商品,商家提高收益的同時,也方便了消費者。但一些地方頻繁出現有償商品“被開封”問題,引發店客糾紛。
業內人士表示,賓館在客人入住時,有必要增加雙方查驗環節,而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以保證該行業健康有序運行。
酒店客房漸成“微型超市”
隨著酒店服務業競爭加劇和社會消費能力的增強,消費者客房消費成為賓館新的收入增長點。方便面、火腿腸、礦泉水,原本常見的客房“老三樣”,如今被新增加的貼身衣物、中高檔洗漱品和保健品等所“湮沒”。少則十余種,多則數十種,賓館客房大有變成“微型超市”之勢。
由于公務需要,長春市民林濤經常出差,他對酒店客房內提供的收費商品情有獨鐘。“盡管賓館內的商品價格偏高,但使用方便,優勢明顯。”林濤說,選擇酒店客房商品的主要原因是消費金額可直接計入房價,便于差旅費用報銷。
采訪中記者發現,與普通超市相比,酒店客房內商品價格普遍要高出很多。以某品牌500毫升礦泉水為例,超市價格為1元至1.2元,而酒店價格在3元至6元;一條市場價15元左右的內褲,酒店售價30元至40元。
有償商品“開封”矛盾頻發
哈爾濱市民廖先生日前到遼寧出差。次日到酒店前臺退房時,服務員告訴他除房費外,還消費一條10元錢的毛巾。“我使用的是擺放在洗手間的免費毛巾,這10元錢的消費從何而來?”
一頭霧水的廖先生回到此前居住的房間,工作人員告訴他,毛巾外包裝已被拆封,表明已經“消費”過。“我除了喝了一瓶飲料外,毛巾的外包裝我都沒碰過。”他說。
與其同行的同事勸他“認倒霉”,但這次廖先生還較起真來。在與服務員交涉未果后,他直接找到酒店經理。經過一番據理力爭,酒店同意將他的這筆“消費”免除。
盡管廖先生“勝”了,但心里很不舒服。跟廖先生一樣,許多經常在酒店住宿的消費者都遇到過類似情況。
針對“被開封”問題,從事5年酒店服務工作的長春市某賓館客房部經理徐繼表示,這是目前店客糾紛中最集中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