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利的威力薪水致富關鍵
幾乎所有專家都強調復利的威力,認為是上班族致富最關鍵因素。復利需要時間,但是真正感受到復利威力的人畢竟不多,楊麗玉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四十三歲的楊麗玉,是典型靠復利效果致富的人。楊麗玉以前還在當小學老師的時候,每個月就至少存下三分之一薪水,早期跟會,后來做零存整付,十年前,海外基金剛引進國內時,她在理財專員建議下,定期定額的買進海外基金,持續十年從未間斷,而且投資金額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
以前是固定投資薪水的三分之一,后來逐漸提高比率到二分之一,從每月一萬元增加到每月二、三萬元,報酬率在一五%左右,十年下來,已經為她累積五百萬元以上財富,她在富邦銀行也從一般客戶晉升為VIP貴賓理財客戶。依這個速度繼續復利下去,再過十年至少將擁有一、二千萬元以上身價。
楊麗玉說,媽媽從小告訴她:“你賺一塊錢并不一定是你的,能存下一塊錢,才真正是你的。經營之神王永慶也是這樣教孩子的,他的女兒臺塑總管理處副總王瑞瑜有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及父親,她說到,父親對她最大的影響是教她節儉。王永慶的”賺一塊錢與存一塊錢理論,至今仍被奉為圭臬。楊麗玉并不是熱切追求財富的人,當初只是很單純想把錢守住,希望以后不會缺錢用。所以固定提撥薪水的三分之一做投資,后來她生下孩子,辭掉工作,但先生每月固定給她一筆錢,她還是把這筆錢當薪水,固定省下一定比率繼續投資。
十年來,全球市場起起伏伏,曾經很低迷過,但是她對于市場并不敏感,對投資也所知不多,一切交給她信任的理財專員。二○○○年當市場向下時,很多人拚命贖回或中斷扣款,但是她都沒去操作它。這二、三年來,全球景氣向上,市場回春,她才驚覺復利的驚人效果。
現在她手上的基金操作得更靈活,有些獲利接近二○%的基金會先出場,但是定期定額扣款不中斷;有些基金已經大到可以用它所衍生的獲利養小基金,就好像母雞生小雞,小雞長大又生小雞一般,生生不息。

工薪族如何成有錢人? 從2萬到1000萬不是浮云
薪水致富步驟一一進職場先買保險
中信金財富管理處協理黃培直認為,過去三年來,全球景氣大好,但是臺灣狀況并沒有跟著好轉,這幾年來,薪水不漲,但物價卻漲翻了,讓薪水族備感壓力,想要靠薪水致富的人,得加把勁,先想怎么從薪水里省下三分之一,再想投資理財。
黃培直建議剛進入職場的上班族,領到第一份薪水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買保險。趁年輕買保險,不但保費便宜,也讓自己有個基本保障。
他建議購買低成本就可以購得的高保障險種,例如定期壽險或是多功能的保險,如投資型保單。一般上班族可以“保險雙十定律”做規畫。即保險額度為家庭年收入的十倍最恰當;總保費支出為年收入的一○%最適宜。
今年才剛入職場半年的魏嘉揚,領第一份薪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保險。由于父親剛于去年因癌癥過世,于是他在媽媽建議之下買了醫療險,同時也購買高保障但相對價格較低的定期壽險,每個月保費不超過三千元,對低薪族的他相當適合。
薪水致富步驟二學會記帳不作無謂消費
買了保險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學會記帳。富邦銀行理財業務主任陳美玲認為,記帳可以讓自己清楚所有開支狀況,從中了解有哪些消費是可以省下來的。“把錢花在刀口上,不作無謂的消費。”陳美玲的賬本對她幫助很大。
陳美玲已經連續記帳五、六年,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把之前的賬本翻出來,重新檢視,有時會從中發現,有些錢是不必花的。像是她曾經花了二、三萬元買了健身器材,沒有用幾次就束之高閣,當她重新審視賬單時,很確定這筆錢是不該花的,一旦發現這種情形,她會在賬本上貼上便條紙做記號,提醒自己下一次不要再犯。
上班族若想每個月從薪水中省下一些錢,陳美玲認為記帳是幫你省錢的最佳方法。
薪水致富步驟三提撥三分之一薪水理財
養成記帳習慣,可以有效控制支出。陳美玲舉例,如果你設定每個月存二萬元,可以先扣掉這筆要儲蓄的錢,剩下的錢再來想如何支配。
例如一個薪水五萬元的上班族,可以先拿三分之一,即一萬五千元作為投資及保險支出;三分之一為房貸或房租支出,另三分之一才是生活開銷之用。
用三分之一薪水過日子,對有些人而言,可能覺得很困難,尤其是“月光族”更是難以控制消費欲望,陳美玲建議購物前先列清單,照著清單買,就不會超支。
依她的觀察,很多人購物時原本都只是要買某一樣東西,結果逛下來,可能多買了五、六樣東西,這樣就很容易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