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陸委會”副主委高長29日表示,自2008年7月18日開始,至2011年9月底止,大陸來臺觀光客總人數為266萬余人次。依來臺陸客消費及動向調查結果估算,已為臺灣帶來折合新臺幣1,342億元的外匯收入。
陸委會“大陸政策與兩岸關系”廟口系列宣講活動29日開跑。高長下午出席在云林縣麥寮鄉拱范宮廟口舉辦的宣講活動時用閩南話向在場的約百名聽講者披露上述數字。
高長在宣講中強調,臺灣民眾所關心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也已帶來顯著的效益:依據中國大陸海關統計,2011年1至8月大陸自臺灣進口成長9.52%。陸方對給予臺方早期收獲清單內貨品的進口額約為136.0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19.96億美元成長13.41%,其中20.13%已適用優惠關稅,約27億3,900萬美元,獲減免關稅約7,792萬5千美元。2011年1至10月,已有60家跨國廠商與臺“經濟部”簽署投資意向書,預定投資新臺幣1,500億元,臺商回臺投資部分,2011年1至9月新增投資件數超過50件、投資金額約新臺幣711億元。
高長同時強調,當局在兩岸協商的過程中,也始終重視爭取臺灣農民的權益,幫助農民做生意。自2011年1月1日起,受惠于ECFA協商成果,云林縣的農產品包括柳橙、哈密瓜、虱目魚、烏魚、生鮮甲魚蛋等都列入早收清單之列,更多云林的農民可望藉此分享兩岸交流的成果。根據臺灣“海關”的統計資料,2011年1至9月農產品早收清單品項外銷大陸的出口值達8,699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185%(出口量12,263公噸,較去年同期6,849公噸成長79%)。
高長表示,當局與大陸簽署的16項協議,為兩岸的交流秩序建立起明確的規范,為兩岸人民謀福利。兩岸關系的改善不僅為臺灣自身的發展提供關鍵的助益,也將轉化為臺灣邁向世界的助力,為東亞區域的和平穩定開創新的契機,為臺灣經濟開出一條與世界接軌的新路。
這場面對面的宣講計有麥寮農漁工商界和民眾近百人參加,現場提問踴躍。參會民眾關切兩岸協議與百姓的切身利益,以及開放政策是否影響臺灣民眾的就業機會,高長以閩南語深入淺出與民眾互動,獲得熱烈掌聲。
據悉,為增進在地民眾對當局大陸政策及兩岸關系發展的了解,“陸委會”將自本月下旬起于臺灣各地民眾信仰中心、人潮聚集的廟口舉辦系列宣講活動,除說明當局大陸政策立場,以及兩岸制度化協商取得的重要成效外,也同時與地方各界人士進行意見交流,傾聽地方人士的政策建言。
來源:中新網(記者 陳立宇 韓勝寶)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