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抗生素能不開就不開”。醫院實行抗菌藥物處方專項點評制度,對點評不合格的醫師進行點名批評并給予經濟處罰,嚴重者取消處方權甚至暫停執業
24歲的小段因為腹部疼痛和排尿不便,到廣東東莞一家二級醫院外科就診。經醫院檢查,小段右側輸尿管下段有結石。主治醫生開了一個連續4天治療的處方:每天2支鹽酸頭孢甲肟(1克/支);每天服用4粒坦洛新緩釋膠囊;每天2次服用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每天3次服用葉金排石膠囊。經處方點評:“病人并沒有細菌感染的指證,卻連續用了4天的抗菌類藥物沒必要。”主治醫生被責令限期整改,交納罰款。主治醫生踩到的是“濫用抗菌類藥物”的雷區。
衛生部醫政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管住醫生濫用抗菌藥物,醫院實行抗菌藥物處方專項點評制度,對點評不合格的醫師進行點名批評并給予經濟處罰,嚴重者取消處方權甚至暫停執業。對使用量和使用金額異常增長的抗菌藥物,給予警示甚至進行清退。江蘇省人民醫院根據處方金額,給予處方點評不合格的醫師每張處方200—400元經濟處罰。8月份有一名醫師處罰19000元,并被責令暫停執業。
“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這應該是醫生開處方遵循的基本準則。現在要加上一句抗生素能不開就不開。”華西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朱精強教授說。醫生使用抗生素的流程是:“該不該”,有沒有符合使用抗生素的指標;“用不用”,是否屬于清潔性傷口預防性用藥;“查不查”,對患者的抗生素使用量超量沒有;“停不停”,手術后24小時,護士就會問醫生抗生素停不停。
華西醫院的醫生慎用抗菌藥物,源于醫院制定的一條名為“貴醫生排名榜制度”。醫院利用信息系統,每月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10名醫師,向全院公示表揚;對于不合理使用的前10名醫師,就是所謂的“貴醫生”——開抗菌藥物大處方的醫生,在全院范圍內進行通報。
對于這些“貴醫生”,副院長還要請他們“喝咖啡”。對于抗菌藥物超常處方3次以上且無正當理由的醫師,提出警告并進行誡勉談話,限制其特殊使用級和限制使用抗菌藥物處方權;限制處方權后,仍連續出現2次以上超常且無正當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藥物處方權。直到參加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班,并組織考試,合格后再行恢復處方權。
11月2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一位主任醫師出診時,遇到前所未有的尷尬。他給患者開處方時,連最常用的、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藥都開不出來。他當即給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科科長陳敏打電話詢問原因。陳敏耐心地向他解釋,醫院規定,凡使用抗菌藥物,必須參加培訓考試。由于他前一段時間出國講學,沒趕上醫院的抗菌藥物使用統一培訓考試。所以,只有培訓合格,才能擁有抗菌藥物的處方權。
周建新說,醫院將抗菌藥物的處方權分配給不同級別的醫生,同時限制抗菌藥物處方權,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與特殊使用三個級別。普通醫生只能開非限定使用藥,以基本藥物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抗菌藥物品種為主;主治醫生可以開限定使用藥;副主任醫師以上才可以用特殊使用藥物。
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認為,濫用抗菌藥物,受危害最大、最早的人群就是醫務人員本身。他們天天接觸抗菌藥物,一旦感染后,首先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危險境地。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藥既是對醫務人員執業行為的規范,也是對他們職業生涯和生命健康的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