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內開發者第一次有全球運營的機會
當然,不只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已是全球性趨勢。縱觀今年全球IT領域的一系列大事,“移動互聯”已成為最閃耀的關鍵詞:
2月,微軟與諾基亞達成戰略合作;5月,微軟推出了代號為芒果(Mango)的升級版Windows Phone系統預覽版;8月,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同月,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據易觀國際預測,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將在未來3年內保持50%以上的增長速度。
從全球看,蘋果、谷歌和微軟三大陣營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操作系統+硬件終端+服務平臺”三位一體競爭規則已初步明晰。相較之下,雖然部分中國本土企業也在向著這個目標邁進,但迄今并無一家公司能與之抗衡,更遑論向全球提供標準、制定游戲規則或設置議程了。失去了這樣的戰略高地,也自然無法掌握新興產業演進話語權。
當下,我國移動互聯網總體上仍然處于產業的初步形成階段,產業形態、格局還不是非常清晰。
產品同質化和抄襲依然突出。“一個創新的生態與環境下,有些開發者還在抄襲、復制、山寨。”觸控科技首席執行官陳昊芝感慨。百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李森對此深有感觸——他們開發的手機瀏覽器“海豚”今年6月開始進入國內市場,他們引以為傲的手勢功能,10月就被國內一家大企業抄襲。
此外,巨頭壟斷式挖人、挖渠道等行為,盜版及非法下載,黑卡泛濫和壞賬率高漲,病毒、惡意商業廣告傳播等,都讓人頭疼。
不過,在看到問題的同時,相關專家也表示,我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態勢是不可逆轉的,且仍存在著相當好的機遇——由于全球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方向、產業規則尚未最終形成,國際格局仍然在不斷變幻,我國仍存在創新突破的巨大空間和時間窗口。
“與互聯網時代不同,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了全球市場與運營的大門。因為平臺的統一、海外支付和用戶體系的健全,國內開發者第一次有全球運營的機會與產品發行的空間。”陳昊芝說,這是彌足珍貴的機會。
“我們的技術在成長。”街旁網的聯合創始人楊遠騁清晰地感受到這種變化,“剛開始時,我們技術上遇到的問題是Foursquare(美國的LBS公司)幾年前已經遇到了的,而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也多是正在困擾他們的,技術上已開始同步。”
許志遠則建議,我國應著力于三大方面的布局:一是建立自主可控的技術產業體系;二是推動新形勢下的產業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業務、終端整機制造等;三是系統應對移動互聯網的監管和安全挑戰。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