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國字頭”專業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人才頗為搶手,外企是當時令人羨慕的高薪職業。隨后,民營企業崛起,民企與外企的薪資差距逐漸縮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進入民企工作,比例僅從2003年到2007年就上升了二十個百分點。
近幾年,“國考熱”又成為大學生就業現象的新名詞。穩定、有保障、安全感,這些眼下倍顯珍貴的因素和收益,成為越來越吸引數以百萬計大學生爭先恐后要通過“國考”進入體制內的原因,大型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也成為現今中國大學生競相追逐的對象。
2009年,中國軍隊大規模招收大學生士兵13萬人,成為中國軍隊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就業率下降的情況下,通過制訂相應政策將尚未就業的大學生吸引到部隊中來,是推動建設一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士兵隊伍的契機。
也有人認為,入伍更多的是注重培養一種閱歷而不單單是尋找一份工作,并不是逃避或是踏上就業快車的便捷通道。“我從小就有入伍的意愿,但又有些擔心退伍后二次就業難。”海洋大學的小王就是這樣的想法。
即使是成長在軍人世家、一畢業就由征兵進入部隊的陳鵬,在談起自己的未來規劃時,也有些迷茫。“兩年義務兵役期內不一定就能得到提干機會,只能說自己要多加努力,爭取立功。”他說。
今年,首次大批征集的大學生士兵將服滿兩年義務兵役,對他們來說,又到了人生選擇的又一重要關口。
總參、總政、總后9月份聯合印發了《從大學畢業生士兵中選拔軍官暫行辦法》。根據2011年大學畢業生士兵提干和優秀士兵保送入學的通知,全軍和武警部隊計劃安排近4000名大學畢業生士兵提干,400名優秀士兵保送進入軍校。
“我的大哥轉業后又自己考上了公務員,我希望能夠提干留在部隊,但如果最后轉業,也要一樣去努力。”陳鵬說,入伍,是他人生規劃的一個新開始。
來源:中青在線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