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山腹地,英山百丈河村,一個單薄的身影,一張瘦削黝黑的臉,卻用勤奮和剛毅扎根和堅守在這里,讓鄉村新了氣象,換了面貌,火了日子,無怨,亦無悔。他就是三峽大學08屆校友,被授予"全國農業青年致富帶頭人"的優秀大學生村官--高金磊。
"選擇村官,我的夢想舞臺"
2008年,高金磊從三峽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當時他已經在武漢找到了一份薪水豐厚甚至讓朋友們羨慕的體面工作,是在一家廣告公司,三個月時間他幫這家廣告公司開拓了一個新市場,資金達二十余萬,由于出色的業績,后來公司老總把他派到長沙分公司,讓他帶個新團隊,也就是任命他做項目經理,并明確表示了要給他加工資。可是高金磊卻決定,他要回農村,做一名大學生村官。"那個時候湖北省正公開選聘首屆大學生村官,在城里的一段時間也讓我看到城市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家鄉農村卻還有很多人為生活奔波掙扎,那種巨大的差異深深觸動著我,人生抉擇在于取舍,農村的發展太需要人才了,面對重重勸阻,我要做一名村官"。
對于高金磊的村官路,大家是不解的:分明是帶著家族的希冀走出農村的,分明是一個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卻緣何又回到了農村,做起了村官,干上了豬倌?
1985年,高金磊出生在湖北浠水縣團陂鎮五峰村,這個地方山高水險,經濟發展相當落后,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希望兒子跳出農門。
當時家庭突遭變故,經濟十分困難,家里賣掉了棲身20余年的房子,兩個讀中專的姐姐選擇了退學,確保高金磊能"順利"的念上了大學。"我讀書的錢都是兩個姐姐打工供我上學的,家里人太想我有點出息了",高金磊深深地嘆了口氣說,"在我念大三的時候,在一次建筑民工兼職中,我切身體驗到了農民們的現實疾苦,那時心中便深深地藏起了改變農村的這個夢想。
不能理解的事情,后來被證明還不只限于這一件:2011年,高金磊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湖北省地稅系統的公務員,結果再一次選擇了留在農村。在沖破阻力,來到了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后,高金磊再一次的讓家人朋友"出乎意料"了:做村官不自在,他還要辦養豬場,做豬倌!據高金磊回憶說,這個想法一經說出,就遭到了來自親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對,"鋪天蓋地的諷刺聲、嘲笑聲不絕于耳"。有同學干脆就直接問高金磊,問他做村官一個月工資多少,聽了高金磊的回答后同學以大笑作答:"你這工資我一個月零花都不夠的"。
但是高金磊卻平靜的告訴同學,他喜歡這份工作,喜歡在村里工作的每一天,喜歡養豬這個行業,這一切力量的源頭在于村民們的期望,在于村民們那無法用金錢物質能衡量的信任。話語一出,同學無語,高金磊也不語。不語的背后,高金磊頂著壓力,開始摸爬在百丈河村里,摸爬在養豬路上,做起了一個村官,當上了一個豬倌。
到2011年,高金磊相繼被評為"全國農業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服務三農人物"、"湖北省2010十佳優秀大學生村官"。在今年黃岡市組織部組織的鄉鎮黨政班子副職干部選舉中,高金磊競選成功,高金磊說,"我的根仍然扎在農村,鄉鎮能讓我還留在基層,還能為農村這塊地方做一些事,能站得高一點為更多的村做一些事"。
"要做新農村建設的引路人"
"回到農村,就是為了為農民辦實事,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給他們多一度的幸福",高金磊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道,"到農村不是來做官的,不是來享清福的,而是要為百姓做事兒的"。
百丈河村惠農科技養豬場座落在半山坡上,就是在這里高金磊開始了自己的豬倌生活。作為養豬場的財物經理,腳下這條通向養豬場的水泥路面也是高金磊監理修建的。想象中,去養豬場參觀一下應該不是什么太大的難事兒,可是在高金磊這里卻是要經歷復雜的程序。在養豬場的大門口,地面被設計成下陷的凹形,凹形內注"水",當然這不是簡簡單單的水,后來據高金磊介紹這是消毒液,目的是對即將進入養豬場的車輛進行一次消毒。有了一次消毒,車輛過大門后,還要用噴管噴射消毒液對車身進行全身的二次消毒,確保各種可能感染菌不進入豬群。目前在建的還有一個玻璃櫥窗,也是為了避免種苗選購商和豬群直接接觸。看著豬場里面的農民大叔每一道程序做的有模有樣,同去的侯主任夸贊道:"這就是大學生的知識起了作用啊,標準化的管理在農村推進的這么好,確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