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于11月2日至12月31日開展主題為“共繪藍圖——我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的活動,請社會各界為“十二五”規劃編制出謀劃策。新華網、人民網等各大新聞網站均推出“我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板塊,征集網民建言。活動推出后引起廣大網民的廣泛關注,截止12月14日,新華網共征集到網民留言1500余條。關于城鄉區域發展方面,他們主要就新農村建設、城鄉區域發展、城鎮化等問題積極、坦誠的留下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一、新農村建設應更加均衡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七年關注三農問題,充分體現了農業和農村發展問題的重要意義。新華網友“神—豸”表示,建議“十二五”期間能夠大力促進城鄉平衡發展,加快平衡速度,主要在工資水平、社會福利、基礎建設、醫療水平、兒童教育、農民養老保險等方面對農村加大傾斜力度。
來自貴州省興義市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的楊勇同學建議,應該推廣秸稈還田,許多農民將秸稈燒掉了,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建議十二五期間國家投入資金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修建沼氣池,實行沼氣池與改廁、改圈、改廚配套,利用秸稈生產沼氣,沼液喂豬,沼渣追肥。建議投入資金推廣該技術。其次,農村也要設垃圾箱。在許多農村,因為地方政府沒有資金,故基本上沒有垃圾箱,搞得遍地都是垃圾,圍繞環境,悵然疾病。建議國家投資在農村設垃圾箱。
對于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新華網友 時間之手表示,新農村建設初衷是好的,但各地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如:不考慮當地實際情況、不尊重農民意愿、濫用行政手段強制將遠離城市的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自然村合并新建一個居民點、新居面積小質量差、農民沒有足夠空間存放農資及農作物、農民沒有養殖環境和場地、因地理原因即將失去祖輩耕種的土地。由此導致長期以來,青壯年外出打工掙錢、老弱守家種地謀口糧的穩定格局被破壞、大量社會閑散人員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而支出增加、補償不到位、騰出的宅基地難以復墾、富余的土地收益沒有農民的份額等等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和警惕。
二、區域經濟發展應強調可持續性
“十一五”期間,我國出臺了眾多的區域規劃,對于促進東西部的均衡發展起到了戰略性的指導作用。廣大網民對于各自熟悉區域也暢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建言建議。
如重慶網友就提到,西部開發既然作為優先發展的地位,就應該重點地區重點對待,先開發出來帶動區域協調發展。重慶承東啟西,地理位置最好帶動區域發展,建議重慶兩江新區作為優先發展區域,重點支持,應該正式寫入十二五規劃。
而來自福建的網友則建議,福建的發展在沿海比較滯后,而廈門特區由于腹地太小,建議先把漳州并入廈門,這樣才能更好發揮廈門灣的港口功能,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此外還有廣東的網友希望作為珠三角區域龍頭,應該加大對廣州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議設立南沙為下一個國家級新區,引領珠三角 帶動華南泛珠三角地區,影響東南亞 南亞 南太平洋地區為將來我國建設經濟強國 超級大國奠定良好的基礎。
除區域規劃建設外,對于如何更科學、更可持續的發展,許多網友都提出了誠懇的意見。
關于少數民族地區,有網友建議希望把區域民族平等政策,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各民族平等享受教育、醫療、計劃生育、退休、養老等政策寫進十二五規劃。以地域分類,不要以民族分類;
針對轉基因農產品問題,也有網友表示了憂心,并建議將黑龍江省設置為“國家級傳統農業基因保護種植區”。從而確保我國一些優勢產品的基因純正性,不僅可以保護價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同時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
新華網友hdkh說到,在加快西部大開發步伐的同時,要加強科學指導,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科技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國家加強資源管理,不能只追求短期效益,要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只有如此,我們的西部大開發才是真正具有可持續性的科學發展。
三、城鎮化發展需要速度與質量相匹配
改革開放30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截止2009年,我國城市化率為46.6%,城鎮人口增加至6.2186億。但是,由于戶籍制度、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限制,我國城鎮化水平仍然較低、城鎮化水平落后于工業化進程。
除此之外,我國城鎮化過程中還積累了一系列矛盾,這些矛盾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暴露出來,城鎮化速度與質量不匹配。
新華網友 mryushunchao就表示,新農村建設要與城鎮化同步進行,城鎮化進程不能拔苗助長,工業化進程應該是能夠保障城鎮化人口的住房需求、生活需求以及養老需求,確保人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的城鎮化進程。農村應當以村為單位,建立一些娛樂健身場所,讓小孩、兒童、成人、老人有休閑、娛樂、健身的去處。
新華網友小元victor也提出,不應再以特大城市為我國的城鄉發展方針,日本模式不可以復制到中國,一味的發展大城市,將不能統籌城鄉;不能以特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低等借口發展特大城市。而應該以城市群的發展方式可帶動中小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
網友們寄語,希望在“十二五”時期,應在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城鎮化質量的提升,從而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相關閱讀:
中國200余地級市中183個擬建設國際大都市
張亞斌:開發湘西南助推湖南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重慶市政府征求專家意見 “如何縮小三大差距”
來源:新華財經 編輯:鄧京荊 于姝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