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威力來自獨特優勢
【網事回顧】2009年10月,南京市江寧區房管局原局長周久耕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沒收個人財產120萬元。周久耕的落馬緣自2008年年底網絡上公布了其戴名貴表、抽高價煙等問題的大量涉嫌腐敗的線索,這些來源清晰的線索為當地紀檢監察部門提供了“眼見為實”的線索和證據。
【法治注腳】2009年9月18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提出要注重分析網絡輿情,健全反腐倡廉網絡舉報和受理機制、網絡信息收集和處置機制。
【網言網語】搜狐網友“kaixin”說,網絡有海量信息,觸角深廣,網友曬出的信息、圖片、音視頻資料,成為直觀的證據,“帖證”成為反腐“鐵證”,這是網絡監督力量的來源。
【代表觀點】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宿遷市市長繆瑞林說,網絡監督取得實效往往經歷“發帖-熱點-介入調查-官員落馬”的過程,這是網絡反應快、影響大、參與面廣等獨特優勢決定的。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網絡輿情分析,健全網絡信息收集和處置機制,首先是政府看到了網絡監督的優勢和效果,其次是網絡監督被納入到體制內監督工作的范疇。所以,由網絡監督延伸到體制內監督成為一些腐敗官員們談網色變的真正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