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渠束流:網絡監督謀求制度出口
【網事回顧】目前,官方網絡監督渠道逐步建立。2005年12月28日,中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截至2010年12月,全國31個省級紀檢監察機關全部開通舉報網站。
【法治注腳】2010年12月發布的《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白皮書中提出要“切實加強反腐倡廉輿情網絡信息收集、研判和處置工作,完善舉報網站法規制度建設,健全舉報網站受理機制及線索運用和反饋制度,為公民利用網絡形式監督權利提供便捷暢通的渠道。”
【網言網語】網友“白菜甜芯”說,很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網絡輿情,一些地方還專門設置了輿情監督部門,搜集網民對地方的批評和建議,用于指導地方建設發展。這是“網絡監督”產生的積極作用之一。
網友“巴蜀愛國”說,雖然網絡監督有時因“人肉搜索”可能侵害隱私而引發人們的質疑,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政府應該及時出臺規范科學利用網絡輿情,讓網絡更好地成為人民群眾履行監督權的渠道。
【代表委員觀點】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常州市市長王偉說,官方建立網絡監督渠道,是對大量的、無序的、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流”進行疏導的探索。探索官方網絡監督渠道如何更好地發揮效力,成為群眾信任依賴的監督渠道,應該是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柯錦華說,建立官方網絡監督渠道是網絡監督常態化、制度化的突破,這是一個大進步。如果能打造一個更加高效、安全的官方網絡監督平臺,那將非常有利于網絡監督的規范利用。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馮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