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委員:落后觀念制約素質教育發展
在談到如何推行素質教育的問題時,劉長銘委員表示,當前的升學制度、社會觀念對素質教育實施存在一定制約;此外,一些落后的觀念也會阻礙教育發展。
在回答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時,劉長銘說,“超大班”現象反映了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的問題。隨著教師地位不斷提高,這一問題逐步會得到緩解。此外,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聯手,是教育資源均衡化的一種途徑。從北京市的實踐來看,學校聯合對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有積極作用。
遲寶榮委員: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全科醫生隊伍
在被問及高等院校開展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的進展情況時,遲寶榮委員表示,目前我國基層衛生隊伍面臨著總量不足、人才缺乏、醫務水平比較低、專業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要實現醫療改革中“強化基層”的目標,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全科醫生隊伍。
遲寶榮委員表示,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是醫學教育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服務醫改的需求,是一項重要的人才工程,“會有效緩解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也會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或者因病返貧的現象。”
王國賓委員:“創新”是藝術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
在回答藝術高校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問題時,王國賓委員表示,“創新”是藝術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每一個優秀的藝術人才、藝術家,都應該是創新型人才,應該更有靈感、更有悟性。
王國賓委員介紹,我國的藝術類人才在表演方面很有水平,但在創造性方面與國際同行相比仍有差距。“藝術類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確實需要下工夫。”
王國賓委員建議:一定要下工夫培養人才的文化個性。培養學生對某一專業的興趣,以及長期不懈探索的精神;一定要下力量培養開發創新人才的思維模式和方式,開發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聯想力和創新能力;一定要培養藝術人才和學生敢于批判的精神。
兩委員談學術腐敗:要有制度和政策上的約束
在談到屢屢曝光的高校學術腐敗問題時,程天權委員認為,浮躁、急躁、急于求成的心態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我希望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整個社會能夠更沉靜下來,去掉那種浮躁、急躁、急于求成的思想狀態,扎扎實實在科學崎嶇艱難的道路上一步步攀登,這樣研究出來的東西才是好東西。”程天權委員說。
鐘秉林委員建議,在加強教育的同時,還要有一些制度和政策上的約束。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大學教師的發展問題,高度關注大學教師的生活待遇問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通過各方面努力,不斷優化學風,端正學術風氣。
來源: 編輯:馮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