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將落下帷幕。回望兩會,記者感受最強烈的有兩個詞:民主、民生。以民生促民主,以民主保民生,成為今年兩會最突出的特點。
發揚民主、改善民生,民主和民生猶如兩個相互咬合的齒輪,共同給力中國加速發展的車輪
3月5日,出席兩會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政協委員,拿到了一本關乎祖國未來五年發展的規劃書。
118頁、6.2萬字,一部洋洋灑灑的“十二五”規劃,人們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因為它反映了民意,集中著民智。
“請為‘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2010年11月2日,國家發改委在網站上刊登的啟事引人注意,一場大規模的民意征集展開了。
從啟事貼出的那天起,社會各界的意見通過網絡、手機平臺、熱線電話,潮水一樣地涌來,表達著改善生活和富強國家的愿望。北京月壇南街38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門口一時熱鬧起來。一位老人從河北趕來,抱來自己寫的萬言建議,看著傳達室的工作人員仔細收好,才匆匆離去。建言獻策的人絡繹不絕,每天都是剛送走一撥又迎來一撥。有時候傳達室坐了20個人等著送材料。負責文件起草的規劃司做了一個建言獻策的箱子放在傳達室,每天去開箱取信,都是滿滿的。
36歲的孫東是山東濱州的一位盲人,得知“十二五”規劃編制開展建言獻策活動后,寄來了6頁盲文信件。規劃編制者們收到后,專門請盲文出版社翻譯,了解到孫東建議國家應更加重視殘疾人的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在編制中增加了“豐富殘疾人文化體育生活”的內容。
民意的直通車暢通無阻,各種意見直接送達編制者面前,有的還直報中央領導。
“一些具體建議被采納,即便是一些籠統表達的意見,甚至是對一些問題的抱怨,我們也都關注到了,在規劃起草時加大了相應領域的筆墨。”發展改革委規劃司的一位負責人說。
與此同時,中央領導同志深入基層密集調研,到農村進社區召開座談會聽取群眾意見。工人、醫生、街道干部,還有農民工……被請到中南海座談,發表意見。
到活動結束時,64709份建議——“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征集的建議總量,大大超過“十一五”規劃編制時的1萬份。
64709份建議承載著人民群眾對“十二五”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促成了“十二五”規劃中用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十二五”開局之年60%財政投入用于民生、開建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間居民收入增長速度高于GDP增長速度……
民主和民生相互呼應。民生的福祉就在這樣一個暢通無阻的民意表達中鋪陳開來,綻放光彩。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送達兩會,寄托著民生的厚望,浸透著民主的理念。
在兩會政治舞臺上,代表委員們更是身肩道義,情系民生,敢于直言,勇于表達。
邵鴻,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3月8日下午,在國土資源部一位副部長列席的全國政協九三學社小組會上,針對違法征地,違法拆遷問題,邵鴻向這位副部長接連發問:“在制止強拆方面,近期有沒有更有力的措施?”“國土資源部最近有一個措施,請違法用地地區的市長來北京約談,請問約談效果怎樣?”……
面對政府官員,把心里話講出來,靠的不僅是勇氣,而是一份為民請命的責任感,是民主進步的體現。
兩會期間,3月5日下午、6日下午、8日上午,42個國務院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列席了35個人大代表團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聽取意見和建議,接受代表們的詢問。
民生的種子在民主的土壤中生發,民主的土壤在民生的大樹下更加殷實。
“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反映出兩個層面的問題:吃肉解決的只是溫飽和物質權利的問題,而如果社會權利和精神權利缺失,老百姓還是會不滿意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理應直面而不是回避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為人民鼓與呼,從小的方面看是我們的職責,從大的方面看,則是關乎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政治問題。”邵鴻委員這樣闡述他對民主與民生的理解。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委員已連續三年調研和評估了各地財政透明度,今年兩會再次提出了政府預算和執行公開與監督的提案。已過花甲之年的他說:“我會繼續關注這個問題,有一天我不當政協委員了,我會以一個普通教師的身份繼續呼吁財政公開。我愿意走到最后,從黑發到白發。”蔣洪委員這樣表達著對民生與民主的執著。
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今年兩會期間接到的電話特別多,大多是村民們要求他反映問題的。3月5日下午,村民李玉星給他來電話了:政府工作報告里講了,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吃飯就要種糧,村里的900畝地要種好,回來后我們是不是說說種地的事。“我知道他的意思,現在農民對土地流轉問題很關注。開完會,我就和村民們議議這個事,看看該怎么辦。”李連成代表用樸實的講述表達了普通人對民主與民生的希望。
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情系民生,發揚民主,提出了560多件議案和5762件提案。兩會外,普通群眾關注兩會,通過網絡、短信、電話等反映自己的意見。
兩會上,民主與民生有機地交織在一起,仿佛是天空的“雙子星座”一樣交相輝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