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為扭轉前些年一些河流嚴重污染的局面,深圳新建了一批污水處理設施、地下管網,全市污水處理能力比2005年提升了1.2倍,污水再生利用率從2005年的不足1%提升到目前的30%,深南大道等主干道的綠化用水目前已用上再生水。
新華社記者:您曾經公開說,要讓所有市民感受到大運會的好處,那么深圳如何將“辦賽事”的成果惠及廣大市民?
王榮:通過大運會的籌辦,深圳的體育設施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原有的6個市級、31個區級場館的基礎上,一下子新增22個現代化的體育場館,讓市民可以更多地享受運動健身的樂趣。
又比如,圍繞大運會開展的市容環境提升行動,不僅扮靚了城市的主次干道,而且將環境提升從主干道延伸到社區、延伸到群眾身邊,并實施各類城中村的綜合整治,讓市民擁有一個潔凈、有序、宜人的生活環境。
再比如,近兩年建設和改造的335公里的區域綠道、深圳灣濱海休閑帶、城市中心公園、大運山自然公園等讓市民享受到更加綠色、健康的都市生活。
還比如,大運開幕前,全市新建了80個社區服務中心,每個面積都在400平方米以上,從助老助殘到協助解決家庭問題,從為困難家庭提供救助到拓展青年就業途徑等,共提供10多個服務項目,給社區居民帶來不少便利。
新華社記者:深圳大運會的籌辦歷程,除了改善城市硬件設施和生態環境之外,是否也能為這座城市留下什么制度遺產呢?
王榮:為了迎接大運會,保障交通暢通和空氣質量,深圳近期在全社會開展“綠色出行、停用少用、給力大運”活動,號召廣大車主朋友在大運會期間主動停用、少用機動車。這樣既保障了大運會的交通暢順,也照顧了不同市民群體的出行需求,還能發揮市民的主動參與意識,更好地提升和展示深圳市民的文明素養。
這一活動引起社會的熱烈響應,目前已有超過38萬機動車主自愿申報停駛。初步統計顯示,目前全市擁堵路段和擁堵時間減少約30%,主干道平均車速提高了12%,路網車流量減少近20%。對于這次活動的嘗試,我們將進行總結,力爭形成新時期社會自我調節的新機制,探索社會管理創新的新模式,從另一個角度增添深圳這座城市“不一樣的精彩”。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