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屆綜合性運動會的開幕式中,主火炬如何點燃毫無疑問是最大的懸念,今年的深圳大運會開幕式自然也不例外。主火炬如何點燃是整場開幕式的點睛之筆,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到去年的廣州亞運會,在開幕式的點火儀式上都力求創新和突破。那么,今年的深圳大運會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和感動呢?
大運圣火如何燃起
懸念6
雖然深圳大運會的開幕式已經進行了數次預演和彩排,但最神秘的主火炬點燃儀式依舊諱莫如深,謎底將在最后一刻才會向世界揭曉。
點燃方式會否凸顯青春概念?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而深圳大運會也是一屆年輕人的盛會。從大運會火種的采集到大運火炬的傳遞,大學生是火炬傳遞的主體,每個過程也都凸顯了大運會青春的特點。那么在火炬傳遞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會不會依舊是青春做主呢?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進行了盛大的火炬接力跑活動。參加火炬接力的全是16至20歲的青年組成的火炬隊,總共約20萬人。最后點燃奧林匹克火焰的是日本19歲的早稻田大學學生坂井義則。而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中,最后點燃主體育場奧林匹克火焰,是由一對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這是奧運會史上的第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在奧運會的歷史上不乏值得借鑒的案例,既然開幕式也將以在校大學生為主,那么開幕式最終的點火儀式也會由學生們完成嗎?
會不會是多人共同點火?在1988年的韓國漢城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最終是由象征體育、科技和藝術的二男一女接過火炬點燃奧林匹克主火炬。比起奧運會這一競技性更強的綜合性運動會,大運會更加講求各國間大學生的交流與友誼,主題更加的多元和豐富。簡約、綠色、低碳與環保也是本屆深圳大運會的重要主題。或許,今年的大運會也會返璞歸真,回歸簡單,由代表著友誼、環保、青春等不同主題的代表,一起親手共同點燃主火炬呢?
會不會延續高科技遠距離點火的傳統?矗立在濱海大道旁,“世界之門”的南端靠深圳灣一方的高塔就是深圳大運會的主火炬塔。火炬塔離“春繭”開幕式主場館中間還連著運動員進場的“青春大道”,也許今年的點火方式也會采取近年頗為流行的遠距離點火。說起遠距離點火,最讓世人記憶深刻的,莫過于1992年巴塞羅那開幕式。在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故鄉舉行的這次開幕式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火炬傳到主會場后,1984年、1988年兩屆殘疾人奧運會射箭獎牌獲得者,37歲的巴塞羅那選手雷波洛突然從輪椅上站起來,用火種點燃箭頭,準確地射向70米遠、21米高的火炬臺。火箭頭劃過黑夜的星空,像一個人間的精靈,撲向遙遠的天際,火炬隨之而起。為了這一震撼心髓的時刻,雷波洛練了不下2000次。
深圳大運會復刻前人用弓箭點火的方式是不太可能,如果遠距離點火的話,深圳大運會興許會采取更為高科技的方式。在2008的北京開幕式前,中國傳統的“龍吐珠”點火方式曾廣為流傳。用高科技的光影手段刻畫出中國傳統的飛龍,吐出火球,沿著高空鋼絲飛向火炬塔點燃主火炬,這樣的方式無疑將讓世界所震撼。此外,目前的消息告訴我們,開幕式各國運動員將踏著“青春大道”,從海的方向走來,穿越“世界之門”抵達開幕式現場。或許,大運會的主火炬塔也將被從來自海上的火種點燃。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