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屆全新的大運會,這里正演繹“不一樣的精彩”。“不差錢”的深圳,代表中國舉辦大運會,咋還打起了“簡約”牌?
節儉新理念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連續經過了奧運、世博、亞運的輝煌與榮耀,中國人更加理性、更加自信、更加淡定。
據深圳大運會執行局介紹,大運會火炬最早的傳遞方案是在全國50所高校,由3000名火炬手進行校內傳遞,僅這一項的預算就有八九千萬元。最終,這套方案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三站校園傳遞、兩站城市傳遞和網絡虛擬傳遞相結合的“虛實傳遞”,總體預算加起來不到2000萬元。
在很多觀眾的印象中,運動會開幕式就是一場氣勢恢宏的文藝盛典,深圳顛覆了這一刻板印象,大運會的開幕式“簡約而不簡單”。
整個儀式不到120分鐘,全場沒有宏大場面,沒有耀眼明星,甚至沒有璀璨煙花。深圳大運會開幕式的“不一樣”在于“回歸體育、回歸儀式,以大學生為主體”,突出開幕儀式本身,文藝表演完全是配角的位置。表演者中90%是各國大學生,就連運動員入場引導員所穿的服裝,都是深圳大學學生自行設計的。
低碳新設施
初夏時節,大運場館陸續交工,歷時三載,“綠水晶”、“春繭”、“竹林”一個個驚艷亮相。深圳市建筑工務署表示,它們不僅有著時尚現代的外觀,演繹出建筑設計的精妙絕倫,而且忠實踐行了循環經濟和低碳節能理念,高性價比地展示出節儉之美與環保之利。
早在場館建設初期,深圳就對外宣布,大運會堅持節儉辦會原則,場館建設和設備利用“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換、能租的不買、能借的不租”。如今,63個場館中新建的只有22個,其余近2/3是對原有場館進行維修改造,很多場館和運行團隊的辦公設施用品是臨時租用,或直接從相關單位借用,大大減少了運行費用。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企業力量,減少政府的直接投資。大運會開幕式所在地深圳灣體育中心由華潤集團投資建設,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省去了30億元建設投資和每年巨額運營負擔。大運會尚未開幕,其商業演出的預約已經排到年底,消除了場館利用的后顧之憂。
簡約,靠創新實現。以高新技術立市的深圳,將大運會作為創新的舞臺。大運村采用了屋面集水、雨水花園、植草溝、透水性路面鋪裝等多種雨水利用方式,每年中水利用量約70萬立方米。
綠色新生活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向深圳廣大車主發出的綠色出行倡議引發熱烈響應,整個活動中自愿申報停駛車輛突破40萬輛,使深圳市擁堵路段和擁堵時間減少約30%,主干道平均車速提高了12%,路網車流量減少近20%。有了這個底氣,深圳理直氣壯地宣布,我們不限行!
大運會上到處勁吹的“簡約風”,正在深刻重塑著普通深圳市民的生活理念,引領著一種綠色的生活方式。大運村開村之日,“碳中和暨我為大運碳抵消”活動啟動,推出自愿減排交易平臺,以每噸32元的價格出售碳減排指標,目前約3萬噸“大運碳”已被認購。深圳大運會成為歷史上首屆實現零碳排放的大運會。
在大運村的信息技術部里,綜合服務經理何承的“摳門兒”辦公是出名的——外出時將電腦切換至省電模式;從原單位借用大量辦公物資;打印紙要收集起來二次利用,空白的地方還要再用來記事;每人自帶水杯,盡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紙杯;將空調保持在26攝氏度的低風狀態下。他表示,自己并無特別,只是響應政府倡議并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借助大運會,深圳發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放異彩。大運會開幕前,2011輛新能源車全部交付使用,占大運會總用車輛的一半以上,實現了大部分運動員、教練員、媒體記者與大運官員用車均采用新能源汽車。
來源:大運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