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運會中國代表團15日在大運村進行了一次新聞通氣會,對第一階段中國代表團的表現做了小結,同時就運動員資格、組隊選拔工作等外界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代表團副團長薛彥青介紹說:“中國代表團目前只有射擊和藝術體操兩個項目的隊伍還沒有到,其他隊伍都在大運村。在已經進行的足、籃、排、擊劍、舉重、柔道、游泳和自行車項目上,中國代表團取得了5金2銀4銅的成績,暫列第一,這個成績基本上符合賽前預測。”
在談到運動員的資格問題時,薛彥青指出,從15日開始,所有中國代表團的參賽人員資料都可以在中國學生體育網(http://www.sports.edu.cn/)上查到,學生的在校信息、所學專業、年齡等都有記錄。薛彥青強調:“根據國際大體聯的規定,除籃球項目外,所有全日制大學在校學生和畢業一年以內的畢業生都可以參加比賽。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全部符合規定,而且全部是在校學生。”
主抓競賽的王曉毅表示,如今專業和業余大學生運動員越來越難以區分。“比如今天來這里的清華大學田徑運動員馬樂,按照以往的想法他肯定是個業余運動員。但他現在被北京市體育局選中準備參加明年的全運會,還要參加全運會的積分賽,他很難說是業余還是專業。”
在隨后的發言中,馬樂詳細講述了他每天的學習和訓練時間安排。基本上是每天訓練3小時以內,其他時間都在上課和自習。來自北京大學的田徑選手王慧琴說,北大學生運動員的生活也很類似,不過她們更寬松些,有時候上午也可以訓練。如果全天有課,也可以把訓練推到周末。總之,如何安排學習、訓練和生活,都由大學生運動員們自主決定。
來源:中國日報網(記者
柳洪杰)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