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田徑賽場上,活躍著一群大學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籃球場上飛速奔跑的志愿者“擦地哥”。鄭東升 攝
逾127萬“U哥U姐”用一流服務贏得各方稱贊
大運會即將落幕之際,國際大體聯新任主席加利安22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盛贊大運會“一流的”志愿服務,特別表揚“志愿者是此次大型賽事的支柱,為大運會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來自國際大體聯的高度評價,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大運會上,逾127萬“U哥U姐”用燦爛的笑容和真誠的服務打動了世界,展示了深圳這座“志愿者之城”的迷人魅力。
深圳是一座有志愿服務傳統的年輕城市,市民廣泛、深入地參與志愿服務,是本屆大運會志愿服務的一大特點。2.2萬名賽會志愿者中,絕大多數是本地大學生。25萬城市志愿者和100萬社會志愿者,通過750個城市U站等服務平臺,將志愿服務從大運場館延伸至城市各個角落。
深圳志愿者敬業愛崗的精神、積極向上的形象,構成大運賽場內外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報道。開幕式上,5個小時聲嘶力竭帶著觀眾一起“High”的“互動哥”“互動姐”;比賽間隙,勁歌熱舞激情四射的拉拉隊員,拿著抹布急匆匆跑上跑下的“擦地哥”;運動員轉場時,微笑著舉著標牌的引導員……他們的微笑與汗水,成為構筑“精彩大運”不可缺少的元素。
更多的志愿者,默默奉獻在我們的視線之外:比賽場館外冒著烈日酷暑引導車輛的交通志愿者,場館門口每天撕票上千張的票務志愿者,大運村內一遍遍為運動員發放毛巾、打掃房間的服務志愿者,在學校為前線志愿者提供早送晚迎、后勤保障服務的“志愿者的二次方”……無論汗水浸透了衣裳,腳底磨起了水泡,他們始終用心服務、綻放笑容,他們嘴邊常講的一句話是:“沒有多偉大,只是我愿意。”
志愿者的優質服務和奉獻精神,成為深圳的一張閃亮城市名片。國際大體聯主席基里安指深圳志愿者“是大運會成功的基石”,稱贊“深圳大運會的年輕人,尤其是志愿者們,用辛勤勞動為深圳大運會作出了巨大貢獻”。國際體育記者協會主席梅羅說:“在深圳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志愿者,他們為來賓提供周到的服務和熱心的幫助,讓人很感動。”中華臺北代表團團長陳坤檸參加過三屆大運會,深圳大運會志愿者熱情、積極的服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這將是成為一座城市,一個民族非常寶貴的財富”。
對大運會志愿服務感受最深的,當數各國運動員。在地處商業旺區的東門U站,厚厚的留言本上,密密麻麻寫著各國運動員們的評價:“深圳志愿者,好樣的!”“非常感謝你們的無私幫助。”“有了你們熱情接待,我在深圳,就像回到自己的家。”更有中國運動員對志愿者講,應該將賽事之外的第307塊金牌,頒給這些可愛可敬的“U哥U姐”。
大運會,成為深圳邁向志愿者之城的“展示場”、“加速器”。青春盛會,激發了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也提升了志愿者的素質,讓更多人學會了在奉獻中享受志愿服務。在深圳志愿者微博中,有許多這樣的服務心語:“被人需要的感受真好!”“交了很多好朋友,志愿服務樂比苦多。”“享受這一天的美好時光,享受‘小青蔥’們的快樂生活!”
大運會還推動了深圳志愿服務模式的創新。此前,部分U站已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由社會組織承接服務,這成為我市推動法人義工組織參與城市服務和公共服務的一種全新探索。有關方面更透露,大運會閉幕后一些地方的城市U站將保留下來,繼續為市民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
廣東青年干部學院青年研究所所長譚建光說,“志愿者之城”應當包含四大要素,分別是“志愿文化傳播面廣、志愿活動參與率高、志愿組織繁榮活躍、志愿資源匯聚豐富”,而深圳在這些方面都已經具備了很好的基礎,大運會讓深圳這座“志愿者之城”綻放出“不一樣的精彩”。
來源:大運網 編輯:馮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