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現代之美
湖南的濱江時代已經來了,主角是湘江。
依托一條江,用活一江水。大凡國內外著名的江河,兩岸成功開發建設后大都成為了享譽世界的著名風光帶,如巴黎的塞納河、德國的萊茵河。
“湘江也不例外,將其建成一條景色秀美的風光帶必然是其開發建設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鄉規劃所所長蔡立力這樣認為。
伴隨“兩型湖南”激越鏗鏘的前進步伐,一道道如詩如畫的旖旎風景出現于湘江的岸邊,托起了中部崛起的希冀與夢想。
湘江沿岸,曾經長滿蘆葦和莊稼的灘涂上,一條條風光帶在延伸、生長——
“湘江風光帶建設項目實施前,長沙市沿江主要由破舊落后的貨運碼頭、沙場、棚戶區組成。”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陳魯青說,那時候,沿江道路只有10米多寬,老城區八大公溝的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到湘江中。
滄海桑田之變從1995年展開。從這一年開始,長沙市提出要通過風光帶建設工程,創造有優美自然生態的沿江城市景觀。
15年彈指一揮間。冬日的清晨,記者驅車沿湘江東岸由南向北行駛,只見全長970米的湘江大道撈刀河橋已竣工通車;南起撈刀河橋北引橋,北至三汊磯大橋北匝道的戴家河垸段,已經建成路幅寬46米的城市一級主干道。在河西,瀟湘大道也正在向南、向北不斷延伸,如一條美麗的緞帶點綴在湘江西岸。
“綠色的建設理念,充滿人文氣息的建筑,注重對城市價值的提升,是湘江風光帶建設成功的經驗。”陳魯青說。
數十公里外的株洲市,湘江風光帶主要景觀設施已于9月底正式對公眾開放,株洲湘江風光帶指揮部工程師凌順利說,風光帶將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打造出“一江兩岸十景”的景觀結構,形成獨具特色的風光帶景點。
湖南省長株潭兩型辦提供的數據稱,長株潭三市的湘江風光帶全長209公里,其中,河東103公里,河西106公里。“如果全部建成,湘江離東方萊茵河的目標又近了一大步。”兩型辦常務副主任徐湘平對此信心滿滿。
湘江沿岸,現代化的新城崛起江濱,環長株潭城市群呈現出嶄新的氣質——
輕濤拍岸,汽笛聲聲。3年前,一場名為“南湖新城”的造城運動在長沙湘江邊拉開序幕。3萬長沙老南城居民告別棚戶區,華遠地產、保利地產等高標準、高起點的城市綜合體將打造出最美麗的湘江天幕。
消逝的老南城,崛起的新地標,這一消一長,恰是濱江時代的精彩一頁。
圍繞湘江生態經濟發展軸,偉人故里湘潭正突出濱江特色,打造宜居城市新形象。走進河東新城,一個集商務辦公、金融服務、國際公寓等為一體的城市商務核心區落戶于此,這個占地約150畝的商業項目將成為城市的新形象。
濱江景觀建設顯山露水,濱江生活配套快速建設,濱江地產高速開發……永州、郴州、婁底、岳陽亦不甘落后,湘江濱江地區的建設迅速推進,勢如滔天之浪,奔涌向前。
湘江沿岸,立體交通樞紐正在形成,地鐵、高速、城市大道穿江而過,正深刻改變環長株潭城市群的面貌——
在長沙,瀟湘大道正在向南、向北不斷延伸,橫跨湘江的兩座大橋和一條過江隧道同時開工,地鐵2號線從城市的西端起步,穿越湘江和橘子洲,將引領著長沙市民乘上開往春天的地鐵;
在湘江的中游,衡陽也正完成一場城市的蛻變:第一條貫通城區東西向的交通樞紐工程衡州大道湘江大橋開工建設,第一條高標準城市快速干道衡棗連接線改造工程竣工,體育中心、游泳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民生項目在期待中如花綻放。
不出鬧市而有山水之怡。濱江時代,湘江的岸際線在有形中彰顯著現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