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色之美
12月7日夜,不打招呼,兵分兩路,長沙市環保局執法人員突訪涉水排污單位。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陡嶺路生產基地撞到了“槍口”上。該基地一個生產車間的廢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放,檢查組當場下達了整改通知書,要求該車間停止生產。
占全省面積40.3%的湘江流域,其治理、保護和建設,總是在曲折、博弈中不斷前行。瞄準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相和諧、打造“兩型樣板”的大目標,湘江流域正著力建設生態綠谷,用以支撐全流域持續發展。
“湘江生態經濟帶的生態建設也是其它一切開發建設活動的前提?!本幹葡娼饔蚩茖W發展規劃的專家學者們認為,湘江永不停息的江水、兩岸豐富的自然生態空間肌理,以及沿岸城鎮對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的需要,決定了生態綠谷應是湘江生態經濟帶的首要功能。
湖南“兩型社會”這塊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取決于“綠金”。湘江生態經濟帶宛如生生不息的生態動脈,將綠色生態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流域,各種生態要素正在聚集。
一江碧水可期。在湘江長沙段中央的橘子洲頭,世界之晷靜立于此,湖南人用“晷”這種古老的計時器,表達著“踐行環保事業時不我待”的急切心情。
作為有色采選、冶煉、深加工以及化工等涉重金屬的集中區,作為我省乃至全國重金屬污染最具代表性的流域,湘江流域已被納入了國家謀劃的層面,“力爭3年初見成效,5年大見成效,到2020年基本解決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問題”,省環保廳廳長蔣益民言語堅定。
“綠心”隱然成型。地處長株潭三市“Y”字形中點的綠心,包含了石燕湖森林公園、昭山森林公園、五云峰森林公園等共9個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
山峻、水秀、洞奇、灘美,湘江在此轉彎,由東流向北。這是記者在“綠心”見到的美景。
作為城市群的生態資本,綠心地區將構建以生態服務產業為主導,適度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相關產業,打造湘江流域綠色GDP的強大引擎。
公共綠地擴張加速。在工業城市株洲,綠化廣場和街頭綠地不斷映入眼簾,城市公共綠地面積由2008年以前的549公頃增加到857公頃。 “以綠為美,以水位源”,登臨株洲市中心神農閣,城際干道、小街小巷都被綠色所簇擁,展現出迷人的神采。
而在湘江六大主要支流——瀟水、耒水、洣水、漣水、蒸水、舂陵水,外圍山體、水體與農田濕地相連的綠色開敞空間正在形成,自然資源在沉睡中醒來,流域內主要的復合型生態廊道呼之欲出……
一線穿珠,珠璀線璨。至美湘江,思變,謀變,嬗變。
借“兩型”吸引世界的目光,在湘江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指引下,湘江,已站在湖南發展的前沿。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