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消費刺激政策“收官” 新“接力棒”在哪
城鄉民生消費助力內需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擴內需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消費增長成為關鍵因素之一。商務部預計2012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以上,并提出“十二五”期間,國內市場總體規模逐步位居世界前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左右。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認為,從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影響角度來看,由于長期的緊縮貨幣政策影響,我國的實體經濟發展遭遇資金與市場兩方面的壓力,今年推行刺激消費政策有助于促使實體經濟擺脫發展困境。
除了引導健康、綠色消費,新的拉動消費措施還將更貼近民生。商務部提出,將在大中城市打造生活服務業集聚區和15分鐘便民服務圈,鼓勵發展社區餐飲、沐浴、洗染、家電維修等生活服務業,深入開展早餐示范工程。加快建立健全家政服務體系,培育現代家政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社會化養老、家政、醫療保健等服務業。鼓勵旅游、健身、文化等消費,抓好節假日消費。推進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
此外,在新興快速增長的互聯網購物方面,商務部計劃推動出臺《網絡零售管理條例》,研究制訂《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制訂發布網絡小額交易爭端解決、網上商業數據保護等政策。
張衛國說:“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消費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如果能對這個市場充分挖潛,引導節能環保、文化旅游等產業發展,這將有利我國形成一批新的消費熱點,并在長期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刺激政策應兼顧公平注重長效化
專家認為,采取鼓勵和刺激消費的政策將在一定時期內帶動城鄉居民消費熱情,起到提振國內需求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兼顧公平,并防止過度消費透支未來的市場。
張衛國認為,在家電、汽車等領域采取的刺激性政策能有效挖掘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并促進相關產業在外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形勢下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但一些措施只是將今后的消費需求提前釋放出來,能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作用,需要更加注重考慮消費需求增長的可持續性。”
促進國內消費需求增長的同時應該注重不同行業間的均衡性。白朋鳴說:“刺激消費也需要著重無差別性利好,例如以稅制、社保等財政支出項目促使社會消費全面發展。”
專家建議,在采取措施刺激城鄉居民消費時還應兼顧社會公平,讓更多的群體享受政策福利,避免只有部分符合條件的消費人群得到稅費補貼等方面的利好。
白朋鳴認為,從當前社會經濟組成結構來看,建議考慮社會財富均等分配原則,補貼門檻與普通消費者聯系需要更加緊密,避免出現補貼富人消費現象,例如汽車補貼的受用人群在社會總量中占比偏小,但對縮小貧富差距起不到正面作用。
一些專家還認為,從長期來看,要想增加消費動力,還需從根本上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并通過自主創新增加有效供給。山東財經大學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蔚說,“脈沖式”刺激政策應注重長效化,在刺激消費的同時,應注重以此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如發展社區服務業就是很好的措施。
“當前一定要強調自主創新,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解決核心技術,最終實現經濟結構轉變,實現供給有效引領需求。”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