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前司長呼吁公募基金會轉型做現代慈善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2月1日報道:“是非不斷”應該能概括2011年中國公募基金會的境遇,從郭美美高調炫富引起網友對紅十字會的質疑,到慈善總會發票疑云、河南宋慶齡基金會被爆用大量善款放貸等等慈善丑聞頻出。這些事件暴露出哪些本質性的問題?公募基金會應該怎樣發展才能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帶著以上問題,《中國日報》日前專訪國家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前司長,現任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
“目前很多公募基金會還是運用行政口號、動員式地做慈善。去年的各種質疑,從本源來說,是大眾對動員性捐贈的不滿,大家越來越反感這種自上而下命令式的捐贈,事后又得不到任何回饋和解釋,”王振耀告訴記者。
去年9月份媒體爆出湖南長沙縣的老師工資卡每年被自動扣除400塊錢,來響應當地的“天天慈善一元捐”的公益活動。當地民政部門甚至以“紅頭文件”號召政府官員、教師等每人每天捐出1元錢幫助城鄉貧困群體上學就醫和安居養老。
王振耀呼吁公募基金會應該改變用政府的行為方式來做慈善,培養現代化的公募手段,靠自己的信譽和優秀的慈善項目來吸引大眾捐款,讓捐贈者感覺為其捐贈是一種榮耀而不是負擔。
他指出,輿論監督已經開始推動這些公募基金會做出改變,政府要做的就是制定更詳細可操作的監管標準。目前慈善組織和上級主管單位的權責不明,監督起來缺乏具體的標準,其后果是有的慈善機構就事無巨細,什么事情都來找上級主管單位;但又有一些慈善機構一年也不給上級主管部門打一個報告,主管單位都不知道他們在做些什么。
他還強調慈善領域要要引入競爭機制,讓慈善組織也能優勝劣汰。實現起來就是要放寬慈善機構的申請注冊門檻,讓更多的慈善機構能夠準入。
“美國現在有差不多十來萬個基金會,而中國目前只有二千多個。基金會太少了,根本談不上專業化。”(中國日報記者 賀丹 編輯鄧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