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輕易不能再拍 "數錢"同時伴著挨罵
翻拍·效益 數錢伴著挨罵
對于翻拍四大名著而言,彈多于贊在意料之中,穩賺不賠也在意料之中。除了尚未播完的新版《西游記》,在已經落定的其他三部中,盈利最多的是《三國》,在50%左右,也是創下當時市場行情之最。盈利最少的是《紅樓夢》,僅為20%,這與周期過長,中間導演幾易其主有很大關系。
馬中駿告訴記者,新版《西游記》是微利,由于現在還有一些版權正在洽談,所以最終能賺多少還不知道。但是當初在確定投資的時候,慈文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當時購劇的平均價格在100萬/集,而新《西游記》的投資是200萬/集,最后考慮到這個戲將來播出后的影響力,慈文還是下定決心要挑戰一下。
新版的口碑方面,就“新版四大名著,您覺得哪部最好,哪部最差”的問卷,記者調查了10位媒體人、10位普通觀眾,新版《三國》以14票獲得“最佳”,新版《紅樓夢》以17票評為“最差”。對于新版《三國》的爭議多集中于臺詞穿越,比如,公孫瓚對曹操說話引用了500多年后唐朝詩人高適的“天下誰人不識君”,呂布引用了800多年后宋朝詩人歐陽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劉備則引用了1400多年后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而對于新版《紅樓夢》的詬病就多了去了,從演員人選、貼片頭造型、詭異的音樂、流水賬式的情節到頻繁出現的旁白等。
媒體人孟小姐表示,“說實話,我哪個都不喜歡。新版《紅樓夢》,接受不了,風格太怪異了,演員也差;新舊兩版《水滸》太像了;新版《西游記》,電腦游戲風格的造型也很不喜歡。現在唯一能讓我看進去的就是老版的《紅樓夢》,這部戲不是勝在技術和技巧,它是勝在演員和文化氣質,所以很耐得住回味,并不會覺得過時。”
雖然新版《紅樓夢》是自己的“孩子”,但羅立平客觀地表示,“畫面精致只是一方面,故事的挖掘的確有一些遺憾。任何事情不能是形式大于內容,使勁要使對地方,這個戲出現的一些問題也是今后的經驗和教訓。”
翻拍·超越 技術都有提高
新版有沒有超越老版之處?有。凡是技術的都有提高。羅立平總結說,“我認為四部作品從制作上都是精益求精,并且都達到了當下比較高的水準,這在一般的普通作品中是達不到的。”
的確如此,像新版《三國》的戰爭戲份,鏡頭更寫實,場面更開闊;新版《紅樓夢》唯一值得稱道的也就剩下畫面精美了;即便是新版《西游記》中令人失望的特效在張紀中看來也推動了國內CGI的水平,領跑同類題材劇。
新版四大名著給業界樹立了技術新標桿,對熒屏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至少目前來看,距離“經典”二字尚有差距。記者想起一位業內人士的名言:反復播出的劇目不一定是經典,但經典的劇目一般都會被反復播出。每到寒暑假,老版的四大名著絕對是無可爭議的熒屏霸主,以今年春節為例,老版的《西游記》和《紅樓夢》以及《步步驚心》、《潛伏》就是重播熱劇。新版四大名著中,記者只看到了《水滸傳》,這或許與該劇有些許“系列劇”的特色不無關系。
兩年的時間或許太短,不足以檢驗出誰是真金。雖然新版《西游記》罵聲一片,但馬中駿還是抱有樂觀心態,“新版至少有二十年的生命力,劇情中很多人生的智慧,人性閃光的東西,比如師徒四人西行八十一難戰勝自己心魔的歷程,老版在這一塊并沒有明確強調。至于造型,剛看到時我也很忐忑,但重拍就是挑戰,我一直拿埃菲爾鐵塔作比喻,這個鐵家伙剛到巴黎時,市民都覺得難看,現在成為了巴黎的象征。有爭議也沒什么大不了,任何一種結果都是正常的。”羅立平對于新版的流行程度并沒有那么樂觀,“僅僅提升制作水準是不夠的,經典最核心的東西還是文化,這點恰恰是新版做得不夠的地方。”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