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如何教孩子“學雷鋒”?
家長因時代變遷:為何偏要學“雷鋒”?
記者采訪中發現,一些家長表示“學雷鋒紀念日”正漸趨形式化,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活雷鋒”,他們身上“助人為樂”“勤儉節約”“愛崗敬業”的精神也很感人,這樣的人物和事例是孩子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用他們來教育孩子更合適。
20日下午快下學時,記者在一所小學門口看到,來接孩子回家的大部分都是當年曾熱火朝天學雷鋒的50歲、60歲的老人。來接外孫回家的張書平阿姨今年50多歲了,說起當年學雷鋒的日子,張阿姨有點感慨萬千。
“我年輕時是工人,廠里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那時候男男女女爭著加班加點,非常流行一句話叫‘埋頭干活兒不看天’。”張阿姨邊說邊學著當年工作時的樣子。
“多少年過去了,雷鋒也從我們的生活中漸漸淡出了。這個時候跟外孫說雷鋒,他就會很有主見地說,‘我要向美國比爾蓋茨學習,將來做慈善不是能幫助更多的人嘛。’”張阿姨說,時代在變,每代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啊。
閆衛發的兒子在太原市師范學院第三附屬小學上五年級,他告訴記者,新時代下助人為樂,一是不能忽視對方的感受,要詢問人家需不需要幫助。二是,孩子還是未成年人,是非的分辯能力還比較弱,應該在家長和老師的監護下進行,單個或幾個人的時候不提倡去做。
“比如看到有人落水了、有老人摔倒了,我告訴兒子,你自己還小,不可以自己去救,要用手機撥打急救,或者告訴爸爸媽媽。”閆衛發說,“我告訴他這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助人為樂的行為,而且引導孩子向好、善的方向發展。”
閆衛發說,21世紀出生的孩子理解雷鋒時代的故事有些困難,比如父母要告訴他們那個年代中國社會物質匱乏,所以雷鋒叔叔的襪子補了又補。但是他們就會說,現在多買幾雙襪子是拉動消費、拉動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