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畢業生求職“騎驢找馬”成風 未就業先毀約
各方影響
毀約讓多方都受傷
記者從廣西部分高校了解到,簽約后毀約的畢業生,多數是校內各方面相對比較優秀的學生,這些畢業生比其他畢業生有更多的資本去挑選更好的單位。
不過,這樣反復的毀約現象,不僅僅是用人單位有意見,對其他學生和學校也會帶來傷害。
廣西某高校文學院畢業生小彭就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去面試一家很不錯的國有企業,招聘人員聽說她是某高校的,當場就跟她說:“去年我們也招了你們一個師兄進來,結果不到一個月就毀約了。”招聘人員雖沒有明說不錄用她,但事后她確實也沒接到面試通知,讓她感覺到,師兄的毀約行為,在一定程度,會影響用人單位對她的信任。
廣西大學就業指導培訓科科長蔡立豐認為,在毀約的過程中,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都是受害者。學生要承擔經濟上的損失,用人單位要重新去其他院校補招人手。“而作為學校來說,要為學生們大面積毀約跟相關的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和交流。因為學生們的舉動嚴重損害了學校聲譽。萬一這些單位以后不來參加招聘會,那對于學校來說是個大損失。”
專家建議
大學生要做好職業規劃
大學畢業生為何會出現未就業就先毀約的現象呢?廣西某高校團委的寒濤老師表示,現在的大學生缺乏職業規劃是造成毀約頻發的主要原因,他們對社會發展及用人單位需求狀況不了解,對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長、優勢、劣勢、潛能也缺乏科學分析,求職并沒有明確目標。“不少學生毀約的原因,就是受不了在基層工作,但現在任何一家單位都不會讓一個大學生一進來就做中高層人員。”
蔡立豐認為,畢業生在求職前務必準確評估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弄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在充分了解求職信息的基礎之上,結合當前的職業機會來設定職業目標,并制定短、中、長期的職業規劃。
她提倡畢業生與就業單位簽約要“三思而后行”。學生可以在簽約前多和老師、家長、同學溝通交流后再做決定。
來源:廣西新聞網 編輯:于姝楠
相關新聞:
求職際遇各不同“大海歸”吃香“小海歸”等機遇
求職面試?交出Facebook密碼!
企業待遇低無吸引力 用工荒與大學生求職難并存
出國花60萬月薪3000 海歸稱留學影響求職
今年來長求職者增一成 企業用工需求超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