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山城模式”——自通化市產業發展調查
“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省醫藥工業的55.9%、利潤占44%”、“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7%和60.6%”、通化市被亞太旅游聯合會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游城市”……透過一組組數據和一項項榮譽,折射出通化在“抓項目、興產業、惠民生、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引領下,全市推進重點產業發展力度之大。
2011年,通化市農產品加工、人參、醫藥、文化、旅游、葡萄酒、冶金及關聯、能源、房地產、商品流通等十大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420.8億元,同比增長23.8%,占GDP比重的53.9%。其中,醫藥、文化、人參、農產品、旅游、房地產、葡萄酒、冶金等8個產業的增加值增幅高于GDP增幅。工業領域的6個重點產業實現產值1058.2億元,增長39.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8.5%;實現利潤49.7億元,增長86.8%,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87.3%;實現稅金28.1億元,增長14.7%,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稅金的88.6%,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33.7%。
通化十大重點產業增速之快,增幅之高,結構之優著實令人興奮。其發展軌跡給人以啟示。
潤物無聲夯實基礎
——十大產業發展外部環境的探尋
“外部經濟環境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背蔀樯匠峭ɑ仙舷孪掳l展十大產業的共識。
打造“通邊達海”的區位優勢。近年來,通化市重點謀劃了通化至沈陽、丹東、長春等高速公路和通化機場、通化陸港等“十路一場一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隨著通沈、通丹、吉草等高速路的竣工通車,昔日交通閉塞的山城業已成為東北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中心、物流集散地和我省東南部面向環黃渤海經濟圈的開放前沿。大通道建設,為通化發展重點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打造宜居宜業的山水城市。通化市始終把加快城市建設、提高承載能力、改善人居環境作為促進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全面打造東北東部地區中心城市和中國北方宜居山水城市。獲得了聯合國“中國區環境規劃優秀示范城市”等殊榮。
打造最受歡迎的投資環境。營造親商富商氛圍的“直通車”、“一站式”服務是通化招商引資的成功法寶。同時,政策扶持為產業大發展奠定了基石。通化市先后實施了民營經濟騰飛計劃和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等,引導資金、技術、項目等要素向企業集聚。去年,又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保健品產業、金屬鎂產業的發展政策。他們還以國家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為契機,助推企業多渠道上市融資,破解發展資金的瓶頸。目前,全市有上市公司9戶、股份制企業83戶。
科學實施升級產業
——十大產業發展過程的探尋
轉變方式、調整結構,已經成為通化市科學發展十大產業戰略的“必選題”。
正確處理好“新”與“老”的關系。在通化市,發展十大產業,絕不意味著對傳統產業的取而代之。他們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帶動型轉變,著力推動關鍵技術成果的深度開發、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促進產業經濟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帶動型轉變。
冶金、醫藥、食品產業,一直以來就是通化的“三大支柱”產業。在處理“新”與“老”的關系上,通化依托本地既有產業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冶金及關聯產業圍繞通鋼的上、中、下游產品做文章,洗煤、鐵精粉、鋼構、石油機械、鋼渣水泥等圍鋼企業迅速發展;醫藥產業把握國家制定實施的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和中醫藥創新規劃綱要和我省實施人參產業振興的“520工程”的機遇,不斷向中藥現代化和生物制藥領域挺進。東寶藥業的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宏久生物的人參提取物等高科技產品紛紛打進國際市場;食品產業圍繞特色資源,開發新產品。如通天酒業僅用10年的時間就成功躋身國內最大的甜紅葡萄酒生產商之一。
正確處理好“規劃”和“重復”的關系。通化市在發展十大產業中,注重避免重復投資和低水平建設。從產業中心型向產業外圍型轉變,不斷拓展產業相關領域。如為醫藥產業謀劃的醫藥包裝包材園區,已有投資3億元的百利克朗思包裝印刷項目、投資5億元的藥用膠囊項目和投資1億元的利通包裝印刷等項目已投入運營,形成了配套醫藥產業集散地。再如,依托日益凸顯的區位優勢,不斷加快區域性服務中心的建設步伐,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2011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0.7億元,增長17.7%。
正確處理好“傳統”和“創新”的關系。產業升級中,通化市注重從分散自發型向園區集約型轉變,以園區、產業基地、項目組團建設為載體,完善科技研發、金融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產業集聚,推動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以人參產業為例,人參藥食同源試點獲得國家批準后,通化將人參產品拓展到中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美容品等領域??得佬麻_河、一洋保健品等16戶企業,人參茶、人參糕點、人參蜜餞等99個品種列入全省試點。還先后開工建設了康美新開河人參基地、紫鑫藥業人參產業園、長白山人參貿易區等。
“十二五”時期,通化市將加快“十大”產業建設步伐,全面打造冶金、醫藥、食品、能源4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全力推進千億產值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千萬噸精品鋼生產基地和長白山綠色食品產業基地建設。
海納百川集群集聚
——十大產業發展路徑的探尋
實施“三化、三動”戰略。去年,韓國浦項、美國輝瑞兩戶世界500強企業和步長制藥、神威制藥、威高集團等國內百強落戶山城,四環制藥實現當年落戶、當年繳稅3.7億元。在推進重點產業發展過程中,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牢牢抓住,大上項目,上大項目。10個產業推進組積極協調項目建設單位,落實開工建設條件,確保了通鋼技術升級改造、祥元鎂合金、豐生醫藥
園、龍?溪谷滑雪小鎮、英額布康樂谷、包裝印刷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上馬。國原生物動物疫苗、阜康熱電熱源擴建、騰達鑄管工業廢渣精選再利用、修正藥業柳河生產線、金寶藥業凍干粉針生產線、吉康食品有機藍莓深加工、利通彩印生產線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產。2011年,十大重點產業共開工建設項目636個,占全市開工建設項目總數的67.5%;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129個,占全市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總數的66.5%;竣工項目304個。自主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通化市組織實施了“四個創新”工程,開發重點新產品115種,新產品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34億元。
實施推進農業產業化。以工業理念指導農產品加工業,形成了玉米、水稻、生豬、果仁等10個主導產業和食用菌、山野菜、無公害蔬菜等8個新型優勢產業;以“企業+合作組織+基地帶農戶”產業化模式發展人參業和葡萄酒業,注重扶持一批產業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的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做大做強。修正藥業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修正藥業、康華牧業被命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大泉源酒業、富霞種子等6戶企業被評為省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示范企業。
實施盤活既有資源。重組、整合,為企業煥發了活力。通鋼與首鋼、通化特種水泥與亞泰水泥、新開河與康美藥業、廣東玖龍與華夏藥業、北京中正萬與衛京藥業等企業重組后,現出勃勃生機。
實施標準化認證體系。注重加強標準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通化先后實施了新版制藥企業GMP改造,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編制了葡萄酒產品標準體系表。取得了人參、葡萄酒、大米、松花石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在全面推進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中,195戶企業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創建了國家級的果酒及果蔬飲品檢測中心和石油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認證和授權的檢驗項目達到32類、500余項。
實施特色品牌戰略。從“中國醫藥城”到“中國松花硯之鄉”,從“通化葡萄酒城”到“中國百佳產業集群”,通化打造了一個個遠近聞名的地域產業品牌。全市有“通化”、“新開河”、“東寶”、“修正”、“萬通”、“王振國”等11件中國馳名商標,有“通化山葡萄酒”、“松花石”等1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有“梅河大米”、果仁等240個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
實施集約化發展模式。通化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通化經濟開發區整合獲省政府批準,正在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國家創新藥物孵化(通化)基地建設項目業已啟動實施。同時,還組織實施了“723”工程,全力推進7個通過省規劃核準的特色工業園區建設。全市醫藥產業形成了加工、商貿、科研、教育、種植、醫療康復的“六位一體”和“三區十園一線”的發展格局;冶金產業園區264戶企業形成了上、中、下游健康發展的產業鏈條。梅河口市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柳河縣畜牧產業園區被命名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柳河縣山葡萄酒特色工業園成為第二批省級特色工業園,關東文化產品交易市場被確定為全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記者 丁陸陽) 實習編輯:孫瑞雪
相關新聞:
"美好吉林"吉林省文化產業創業人物頒獎典禮在長舉行吉林長白山引資建文化創意產業園
促文化旅游產業 鑄魅力城市之魂
山東文化產業開始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