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精英建言濟源城鄉一體化示范市建設戰略
相關新聞:
濟源:建設“休閑文化旅游名城”
——訪濟源市委書記何雄
黃河小浪底揚波含情,雄壯王屋山起舞歡歌。3月8日,“愚公故里”濟源市迎來了“鄭州—濟源”旅游直通車千人首發團。在歡迎儀式現場,濟源市委書記何雄談到濟源旅游發展前景時,從容、淡定中顯得運籌帷幄。他堅信,秉承“愚公移山”之志,堅持“市域全景、景城一體”的發展之路,濟源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休閑文化旅游名城”。
記者:何書記,隨著“鄭州-濟源”旅游直通車相約而至,濟源春季旅游的大幕已經拉開。
何雄:是的!春日的濟源正在成為游客眼中的寵兒。“鄭州-濟源”旅游直通車開通后,今年將有不少于2萬人的省會游客到這里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從此,河南市場將掀起一陣強烈的濟源旅游風。
記者:作為濟源的“領航者”,您如何評價濟源旅游?
何雄:白居易曾盛贊“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濟源因濟水發源于此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她的優勢在山水、靈魂在文化。王屋山、黃河小浪底、五龍口、黃河三峽等靈山秀水與時代精神、道教文化、黃河文化等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這幾年,濟源堅持“市域全景、景城一體”新型旅游發展之路,依托以王屋山為龍頭的山岳生態文化旅游帶、以小浪底為龍頭的黃河觀光休閑娛樂旅游帶,把整個市區作為一個景區來打造,形成了景區觀光游、鄉村休閑游、都市度假游“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新格局。
記者:“市域全景、景城一體”的發展模式很新鮮,我們該如何破題?
何雄:作為中原經濟區中的重要城市,濟源應當以加快發展城市旅游為突破口,下大力氣把濟源市區作為一個旅游產品精心打造,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休閑度假、文化娛樂、消費購物,推動濟源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河南濟源求解“三化”協調發展
新華社鄭州電(記者李亞楠)在愚公故里濟源市,越來越多的人從山里、村里搬進鎮里、市里,住進了樓房,用上了新潮廚衛、嶄新家電,有的莊稼漢成了上班族,也有的成了種植大戶。
濟源市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求解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難題。
農民變市民
前兩年,孔亞娟一家還住在離最近的鎮也有十多公里的圪瘩居民組,面山而居,交通不便。2010年底,通過“政府拿一部分,自己掏一部分”的“遷戶并村”政策,孔亞娟一家搬到了濟源市承留鎮上的南山花園社區,住上了120平米的三居室。
孔亞娟說:“社區里有醫療所,有超市,還有文化活動中心,上學、看病都方便。”搬到鎮里住,還得有事干。孔亞娟和丈夫現在到鎮里一家冶煉企業上班,農民變成了上班族。據承留鎮黨委書記翟偉棟介紹,承留鎮擁有工業企業180多家,全鎮8萬人口中,就地務工人員1萬多名。據統計,像孔亞娟這樣原來在農村,現在搬到城鎮居住就業的已有3萬多人。
濟源88%的面積是山地和丘陵,68萬人口中一半是農民。為促進人口向城鎮聚集,濟源擎起“教育、移民、產業、環境”四面大旗:通過發展優質教育吸納人口聚集,通過移民搬遷集聚城鎮人口,通過優勢項目帶動高層次人才集聚,通過宜居宜業的環境吸納人才落戶。
目前,濟源城區各類學校周邊已吸納9萬多人入住,2萬多人通過移民搬遷進鎮入市,在建的職業教育園區、黃河科技大學濟源校區等還將吸納更多人口向城區聚集。濟源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確保遷入居民在教育、社保、就業等方面享有同市民一樣的待遇。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