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以百姓健康為主旋律奏響醫改新樂章
公立醫院回歸公益“臨床路徑”讓錢花得明白
潔白的墻壁,白綠相間的病房,護士們親切的笑容……穿梭于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的門診大廳、病房、檢查室,總覺得似曾相識。原來,這里就像一個縮小版的“山西省人民醫院。”
作為山西公立醫院改革最早一批試點的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一直在做著有益的探索:優質護理服務,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和省城三甲大醫院一樣,給病人最親切的微笑和最基礎的服務;臨床路徑,讓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消費;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藥價讓利百姓,降幅達到41.6%……3年時間,平魯區人民醫院床位使用率由過去的53%增加到現在的80%,就診人數更是翻倍增長到38,000多人次……
1月10日上午,平魯區人民醫院骨科住院病房。患者胡先生拿著一份“股骨干骨折”的臨床路徑方案仔細閱讀。“檢查項目一共15項,需要897元;麻醉用藥需要447.4元;治療費、診療費和床位費一共需要780元……”“這下心里有底了,本來還心里估算著手術費用是不是很貴呢!”胡先生一邊用手指著方案,一邊說:“手術前后住院一共20天,總共花費4387元。這還是我頭一次在家門口附近的醫院,遇到這種治療方法。”
2010年,按照山西省醫改要求,平魯區人民醫院開始實行臨床路徑,制定了以20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的臨床路徑方案,并與績效考核掛鉤。方案從手術科開始試行,目前納入的病例有78例。
與此同時,為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改革醫療機構“以藥補醫”機制,逐步建立健全醫藥分開機制,孝義市從2011年7月31日起,全市公立醫院實行藥品價格零差率銷售,通過基本藥物制度為老百姓減負。記者焦紅霞 田孔社
點評:醫改的核心要義在于以群眾受益為“標尺”,努力讓老百姓平時不得病或少得病,得了病之后能夠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得病或少得病,”就是努力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看得上病”就是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看得起病”就是努力降低群眾就醫負擔,有效緩解“看病貴”難題,“看得好病”就是繼續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各項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山西醫改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是“速效針”,更像是調氣養血的中藥處方,雖然藥量多、療效慢,卻可以去除病根,逐步從體制、機制方面解決長期以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山西醫改實踐給我們的又一個啟示。(一軒)
來源:中國改革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