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關稅稅率降至10% 國內企業恐受沖擊
一位熱衷于海淘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從目前各方消息來看,轉運公司的轉運清關渠道正在逐步完成從郵關向貨關的轉變。這符合近期的政策轉變以加強監管的趨勢。而對消費者來講,這一轉換將使得購物的轉運成本增加,清關速度與之前相比預計要慢1-2天,同時需要消費者提供收件人的身份證掃描件。
“我明明給老公買的是春裝,現在還沒收到,據說卡在清關上了。”原本經常“海淘”的齊小姐最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跑到前臺去詢問從美國代購的衣服到了沒有。據介紹,由于價格差距較大,她成了亞馬遜等網站的常客,以她剛剛購買的一件Timberland春季新款米黃色風衣外套為例,亞馬遜在促銷期間一般是700-800元不等,但國內卻高達2500元,且沒有折扣。“原來非常方便,我拍了付款,最快5到7天就能收到,最慢也不過10天,但最近這一次,我等了超過一個月了。”萬般無奈之下,齊小姐咨詢了客服,根據客服提供的快件跟蹤記錄顯示,早在3月29日,這件衣服便已經到達香港口岸等待清關,但直到4月13日才顯示清關完畢轉運EMS,即便是一切順利,齊小姐收到快件或許也要到一個星期以后。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新媽媽李女士身上。為了避免孩子生下來母乳跟不上,她在生產前便托代購從美國購買了奶粉等兒子的“口糧”,而現如今孩子都出滿月了,奶粉依然沒有收到,咨詢相關客服人員,給出的答復依然是早已抵達口岸,正在等待清關。
除了海淘時間翻幾番的延遲外,新政的執行給海淘客的另外一個打擊便是漲價。
“‘正常納稅’意味著什么?簡單來說就兩個字: ‘漲價’。不僅僅是關稅成本上漲,還有轉運價格的上漲。”齊小姐告訴記者,盡管自己買的風衣外套收到時間較長,但考慮到價格因素,昨日仍然給老公海淘了三件速干T恤,但卻被物流公司的客服告知物流費用漲了一倍,由原來的每磅26元調整到首磅52元,續磅26元。根據客服人員的介紹,如果繼續走私人清關/快遞,消費者就需要自行承擔關稅;而如果中轉至香港清關,就意味著轉運過程更加周折,所花費用和時間也都會相應增加。
“本來又網購、又轉來轉去就是為了省錢,可是這樣一來,海外購物的性價比就一落千丈了,難道以后只能出國買東西了?”齊小姐質疑。
限額不變 出境購物游影響有限
盡管從短期來看,新的關稅政策會對以購物為主要目的的旅游路線帶來影響,但從出境游市場的長期發展來看,海關新政對于出境購物游的影響十分有限。
“此次關稅政策出臺后的一些媒體報道,令部分客人對中國香港購物游采取了觀望態度。”據某旅行社門店負責人介紹,4月15日之后港澳旅行團的收客情況良好。“雖然有部分自由行的客人延緩了他們的出行計劃,但是等過1-2個月后,他們會從新關稅政策出臺后去過香港的客人那里得知,新的關稅政策對他們的購物計劃影響不大。”
業內人士稱,近日海關新政政策出臺主要是打擊代購,海關總署修改了一項征稅商品的價格估價方法,將應稅商品的完稅價格估價由3倍及以上修改至2倍及以上,旨在打擊跨境“水客”。新稅規并不影響內地游客赴港購物,單人攜帶行李商品總價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且是自用合理數量,不需要繳稅。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許銀娟
相關新聞:
部分進口物品稅率調整筆記本電腦關稅減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