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合作舉辦,匯聚了來自江蘇省徐州博物館、廣東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文物精品182件(組)。
“展覽還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這是我們(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英國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的首次合作,”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說。
他還表示,劍橋大學和中國有很深淵源。李約瑟博士(Joseph Needham,1900-1995)和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民國時期文人徐志摩曾經留學劍橋,他的名詩《再別康橋》也是婦孺皆知。他希望通過這個“展示漢代考古最新成果”的大型展覽,讓歐洲和全球觀眾,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中國歷史上的輝煌一頁。
據介紹,展覽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墓葬守護者,以徐州獅子山出土的小型兵馬俑、北洞山出土的彩繪陶俑為主,展現漢代高規格的送葬軍陣;
第二部分:宴飲娛樂,通過展示漢代舞樂陶俑、樂器、酒器、烹飪器等,重現漢代初期王侯貴族們歌舞宴樂的生活場景;
第三部分楚王墓:將復原一個楚王墓室,展出金縷玉衣及其他隨葬品;
第四部分:南越王墓,將通過展示豐富的出土文物既顯示出南越國在政治制度和喪葬理念上仿效秦漢,同時又體現融合了漢、越、楚、蜀等多種文化特征的獨特的南越文化。
圖為龍鳳貘紋玉環
時代:西漢
徐州東洞山楚王墓出土
徐州博物館藏
環身以流云紋相互纏繞,并透雕一貘、二鳳及卷云紋,并以陰線刻畫細部。此類玉環多在成組玉佩的中使用,一般直徑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