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李營街道續道苗圃負責人王緒道在網上查看信息。王緒道說,自己的苗圃年銷售額近千萬元,70%都是客戶在網上看到后主動聯系的,“搞寬帶工程真是太好了!” 新華網記者 韓元俊攝
新華網記者 韓元俊
“寬帶普及提速工程”正在我國快速推進。新華網記者近日在山東濟南、淄博、濟寧3市調研發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保障和改善民生對寬帶普及提速具有極大需求,這種需求正是對“寬帶中國”工程實施的強大底層推動力。
農村信息化帶來實在好處
長期以來,許多人對寬帶的認識停留在“可有可無”層面,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寬帶上網與耕地種田、吃飽穿暖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啟動寬帶普及提速工程。記者實地調研發現,實施寬帶普及提速其實對發展農村信息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起著實實在在的作用。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李營街道是“全國十大苗木之鄉”,苗木種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苗木產值及苗木種植帶動的經濟收入超過10億元。
58歲的魯鄉續道苗木場負責人王緒道說,自己的苗木基地每年銷售額近千萬元,其中70%是客戶在網上獲取信息后主動找上門來的。在沒有網絡之前,他每年有四個月時間在全國各地跑市場,辛苦打拼一年,最多有一二百萬元的銷售額。“2006年村里開通了寬帶上網,我花一萬多塊錢買臺電腦,越琢磨越發現網絡價值大,現在坐在家里客戶就找上門了,國家搞寬帶工程真是太好了。”王緒道說。
王廣松2004年大學畢業后回鄉干起養蜂業。這位不滿30歲的小伙子如今已是濟寧市任城區蜂業合作社理事長。他帶領60多戶蜂農,每年創造600多萬元的蜂蜜銷售收入。王廣松的父輩都是養蜂人,過去農村信息閉塞,蜂農總是為沒有銷路發愁。“單靠在本地走街串戶搞零售,帶動不了這么多農戶。網絡營銷成本低、信息快,最適合農業合作社。”王廣松說,2007年,他搭建網上銷售平臺后,市場一下子就打開了,產品遠銷日本。如今,一些外地蜂農也加入了合作社,全國各地蜂農之間都在網上交流技術和市場信息,商談異地采蜜、授粉等業務合作,不但蜂農收入大幅提高,養蜂思路和眼光也大大開闊。
在李營街道,王緒道、王廣松是大家眼里的致富明星。“以前覺得‘信息是無窮的財富’這話很虛,感受不到就沒有積極性,而現在大家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王廣松說。
中國聯通濟寧分公司副總經理李開新認為,農民最講究實惠,只要有人能夠從互聯網上獲得實惠,馬上就會形成示范效應,帶動更多農戶。在濟寧,農民安裝寬帶、提速寬帶需求非常強,李營街道蘆廟村就最為典型,這里已經建成濟寧聯通“光纖入戶示范村”,實現100%光纖改造。截至2012年4月20日,全村321戶本地村民中有315戶用上了光纖寬帶。通過互聯網做生意,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農戶已不算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