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夏孜蓋鄉博木布特敖包村的農民劉金鴿正在自家農田里忙著播種,今年他家的這40畝耕地被定為該村的機采棉示范田將要使用機采棉模式播種,想到這劉金鴿心里美滋滋的。
劉金鴿種植棉花已經有十幾年了,說到機采棉模式種植還是第一次,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劉金鴿開始了今年的春耕生產。
據了解,劉金鴿所在的博木布特敖包村今年一共有1200畝機采棉示范田,涉及農戶54戶。去年,該示范田完成土地整合,安裝了有壓滴灌,當年棉花單產達到250公斤。
夏孜蓋鄉黨委委員、書記于永斌這樣說:“我們要通過示范帶動,在全鄉推廣普及機采模式,降低棉花采收成本,促進農民增收,實現棉花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
據介紹,自2010年,該鄉大力推廣普及有壓滴灌,安裝滴灌3萬畝,通過土地整合,節約耕地3000余畝,集中連片耕地基本實現有壓滴灌全覆蓋,成功采用精良點播、復膜播種、茬灌、中耕等新技術,畝均增產籽棉百余公斤。這些新技術的推廣大大拓寬了農民增收空間,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和布克賽爾縣在逐步調整種植結構中,農民還多以種植棉花為主,在實際生產中機械作業和提高畝產量是最關鍵的問題,通過機械作業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通過科學種田,提高畝產水平,這些體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邁進。”該縣農業局局長王劍說。
據了解,今年,該縣棉花種植面積預計達到10萬畝,其中機采棉模式種植面積達到6.3萬畝,這就是該縣走現代農業之路的重要體現。
來源: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記者 毛衛華 通訊員 韓靜 宋霞)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