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四川、廣東、廣西等省區也開展了一系列的稀土行業專項整治行動。
出于對稀土生產過程破壞環境的擔憂,中國近年來對稀土開采和出口等方面發布了一系列愈發嚴格的行業規定。從稀土出口配額的調整,到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稀土資源稅的調整和行業整頓,國家對稀土行業的調控政策逐步加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透露,中國政府的構想是通過稀土生產企業整合,最終只保留2至3家大型企業。
在贛州,以江西贛州稀土礦業公司為主導的產業整合正在提速,礦區環保整合和整頓只是構建南方稀土產業鏈條的第一步。在北方輕稀土王國的包頭,產業整合布局也在悄然進行。目前,《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方案(征求意見稿)》已完成初稿,尚待國家相關部門審批。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要想從稀土生產大國轉變為強國,僅僅依靠資源優勢謀求定價權遠遠不夠,必須鼓勵科技創新,在稀土基礎、應用關鍵技術和產業化上取得真正突破。否則,隨著其他國家稀土開發項目的新建或重啟,全球稀土生產格局將發生改變,屆時中國現有優勢也將難以維持。
目前中國雖然是世界上稀土儲量最豐富和產量、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但一直以來卻主要扮演原料供應商的角色。中國雖然擁有多項原創的稀土冶煉分離技術,但稀土功能材料核心專利絕大部分被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壟斷,中國企業為發展只能高價購買專利權或是生產線,產業發展受到很大程度制約。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