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教育資源失衡有待解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都想將孩子送入好的學校,但是教育資源的發展速度卻并未跟上步伐。專家指出,正是教育發展失衡衍生出了學區房、擇校費甚至是職業掮客等非正常利益產物。
分析
教育資源失衡衍生怪象
多年來,由于政策、資源投入等因素,重點學校與弱校間的軟硬件發展不平衡日漸拉大。表現在師資、教學質量、教學水平、升學率等標準時,兩者的差距也相形見絀。在生源和師資都無法達到平衡分配的局限下,弱校很難通過一些簡單的再投入將教育質量大幅提升至與重點學校相當的水平。
“就近入學”本來是個意圖良好的政策,卻衍生了學區房這樣的怪象。“就近入學”打破了以往重點學校與弱校間通過入學成績篩選形成的學生分流。但兩者之間教育資源和教學質量形成的巨大落差,讓很多家長難以接受。“為什么就因為戶口的原因,我的孩子就不能進入好學校,別人家的孩子就可以,這更不公平。”家長們竭盡全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惜砸重金也要贏得一個入學名額。
華僑大學肖北嬰副教授認為,雖然在“就近入學”政策下衍生出學區房這一現象,但要看這個政策對大多數的孩子是否公平。若站在家長的角度看,他們也是為了孩子才會如此,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但家長們也應擺正心態,一個孩子的培養受家長、學校、社會三方面因素共同影響,學校只承擔著一部分的責任。
另外,雖然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但現實情況卻是入學的孩子太多了。城市化進程導致城市人口的增加,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泉州入學的越來越多,周邊縣(市、區)到市區來上學的也越來越多,形成了農村學校辦學規模萎縮和城市學校過于擁擠的巨大反差。市教育局初幼教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的生源仍然在增加,而且幾年內仍將保持這個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