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就是金錢。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誰掌握了信息,誰就能獲取市場的主動權;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及時,致富的希望就越大。最近,我們村的運輸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展勢頭非常好,我也更有信心帶動鄉(xiāng)親們致富了。”翰章鄉(xiāng)永富村村主任曹善海激動地說,臉上掩飾不住喜悅之情,他把這個“好勢頭”歸功于村民們對電腦互聯網的應用。
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起,電腦就逐漸走進了永富村普通村民的家中。2007-2008年,該村村委會聯系網通公司(現在的聯通)將網絡引進村里,投入5萬多元實現了全村網絡全覆蓋。寬帶網把農民帶入了“e時代”。而今永富村在冊的271戶815人中,就擁有電腦500余臺。在永富村,兩三個人圍著一臺電腦的情景成了一道風景線。村民與村民之間交流,談得最多的就是頭天他們從網上了解到的國內或國外發(fā)生的新聞,或者是從網上看到哪里又出了一個蔬菜新品種、近段時間菜價走勢如何等信息。電腦的應用為該村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村民們利用涉農網站查詢信息、咨詢、學習農業(yè)技術、查看農產品價格,以及進行網上交易。
翰章鄉(xiāng)以畜牧業(yè)為主。其中,永富村以黃牛飼養(yǎng)、運輸業(yè)為主要經濟來源。該村養(yǎng)殖戶關迎杰介紹,自從上了網,他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信息,打開了過去信息不暢造成的瓶頸。網上交易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成交價格較高。僅過去一年,關迎杰通過電腦,低價買入黃牛,隨后高價賣出,就增加收入10萬余元。通過電腦連接網絡,永富村還有不少村民買了汽車搞起了運輸業(yè)。過去很多車主都到停車點去等待雇主,現在更多的車主也在進行“網上沖浪”,上網查詢長途運輸信息。目前,永富村養(yǎng)殖戶已達到50戶,全村擁有運輸車40多輛,僅畜牧業(yè)養(yǎng)殖和運輸業(yè)這兩項增加的收入就非常可觀。除此之外,永富村全村還有近20戶村民種植了100多畝地的貝母,也因電腦的應用,及時掌握供求信息,收獲一次就可為他們增收純利潤100多萬元。
在永富村,記者感受到,該村村民購買電腦并不單單為了賺錢,更多的是通過電腦和網絡享受現代信息生活,方便與親人朋友之間的聯系。村民王順光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訴記者,他的兩個孩子都在外地上學,每到假期才能回家,原來在電話里頭是只聞其聲見不到人,相互都很想念。現在通過網上視頻聊天,與孩子們可以經常“面對面”交談了,就像他們在自己身邊一樣。 說到這,王順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因為有了網絡,永富村村民還自發(fā)在網上建了一個聊天群,通過聊天群,該村村民們不出家門便可及時收到村里的通知和了解到各家的大事小情。2010年7月28日,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汛情牽動著全市人民的心,同時也牽動著永富村村民的心。該村一村民在得知洪水正席卷敦化的消息時,便是第一時間通過聊天群向全村村民及時發(fā)布了最新的抗洪信息……
采訪中,當談及農村互聯網建設對改變農村經濟、文化等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時,翰章鄉(xiāng)鄉(xiāng)長何效全告訴記者:“互聯網正在向農村滲透,互聯網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農民思想觀念更新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改變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要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我們將通過幫助農民建立信息網絡,拉近鄉(xiāng)村與外界的距離,拓寬農民的致富路子……”
來源:中國日報吉林記者站 (通訊員 楊學孔 李鑫)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