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是全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是醫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區別于以往的重大理念創新。按照中央部署,各地積極探索建立長效機制,保障百姓基本醫療衛生公共產品的供給。同時始終注重把增加投入與建立機制、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形成政策疊加效應,重新塑造了一個新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保證了群眾獲得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居民健康檔案對于居民來說是一種新的身份,自己的健康狀況以后將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目前,青海西寧市已經為95.62萬名農村居民建立了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已達到91.01%。據了解,2011年,西寧市已經依托省級建設項目資金,鄉鎮衛生院全部配發了相關軟件,并為全市68所鄉鎮衛生院(所)和936個村衛生室配備了計算機等信息設備,初步建立鄉村信息化管理系統平臺。這套信息系統在設計時,非常注重管理的有效性。如在慢性病干預動態化管理中,用紅、粉紅等顏色標注當天、三日內需要隨訪的慢性病患者,過期沒有隨訪患者使用綠色標注等方式,這對日后開展合理用藥、規范診療和醫療行為、合理控制醫療費用等監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日前,該市范圍內已全面啟動并使用了鄉鎮衛生院信息管理系統和基本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系統,讓農村衛生工作服務模式從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轉變,也使農村衛生的基本醫療工作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得以有效銜接。預計到年底,該系統覆蓋率可以達到95%以上。
近日,新疆兵團農二師二十二團的醫務人員分為13個組,深入每戶家庭進行健康檔案隨訪,為全團場職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這次隨訪嚴格按照國家基本衛生服務項目內容,通過量血壓、測血糖、心電圖檢測等免費服務,發現有慢性病的居民及時登記,進行健康指導,定期指導服藥,并將歷次隨訪記錄和措施錄入信息系統。在為期5天的隨訪中,共查出高血壓430人,糖尿病171人,精神病70人。這次隨訪將基本公共服務覆蓋了全體居民,又突出了重點服務對象。
同期,農八師一四二團啟動“兩癌”婦女病檢查工作。這次檢查做到了“連不漏戶、戶不漏人”,覆蓋了團場全體居民。據了解,為保障兵團婦女的生殖健康,早期發現危害婦女健康的常見疾病,兵團決定從今年起為35歲~60歲戶籍已婚婦女進行以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為重點的婦女病檢查。一四二團有6200多名已婚婦女將進行“兩癌”篩查。
今年,重慶城鄉居民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從9大類22項擴大到11大類41項,新增項目包括將兒童保健管理人群從0歲~3歲擴大到0歲~6歲,并增加兒童口腔保健等服務內容;增加孕產婦、65歲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檢查項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務內容,提高服務頻次;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數;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承擔的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食品安全信息報告、職業衛生咨詢指導等服務項目。
作為衛生部選定的衛生信息化試點城市之一,重慶還推行居民健康卡管理,此卡實際上就是每個人的電子健康檔案,生過哪些病?吃過哪些藥?做過什么檢查?過去分散在各醫院的信息都將整合起來記錄在卡里,計劃今年先在主城區投入使用。
江蘇省將建“15分鐘服務圈”,城鄉居民在需要醫療服務時,步行15分鐘就可到達一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在家門口看病的愿望。“服務圈”將重點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監督、精神衛生、采供血、院前急救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居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讓群眾少得病。目前,江蘇省正全面推進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縣級衛生主管部門委托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進行技術指導、業務和藥械供應管理及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在村里公示,并與財政經費補助和村醫個人收入分配掛鉤,調動鄉村醫生的積極性,提高村醫的服務水平。蘇南不少地方將村衛生室作為鄉鎮衛生院派出機構,采取向村派駐執業醫師的辦法為群眾服務。
此外,江蘇省今后將在江蘇省大醫院與對口支援的縣醫院,以及江蘇省與對口支援外省醫院中進一步開展遠程會診,使醫療資源輻射更廣,讓群眾看病更方便;將選擇不少于20種重大疾病,結合農村醫療救助,將報銷比例提高到90%,完善醫療保障和基本藥物制度,讓群眾看得起病。
四川省全面推開終末期腎病(尿毒癥)、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I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
根據廣東省提出的深化城鄉醫療保障體制改革目標,至今年底,廣東省全面建立統籌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省、市建立基本醫療保險信息平臺,實現醫保關系順暢轉移和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縣(市、區)級以上有專門醫保管理服務機構。目前,廣東正著力提高醫療保障水平。政府對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個人繳費水平相應提高,人均籌資達到300元左右。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全國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8倍以上,且均不低于6萬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全面推開尿毒癥、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疾病、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8類大病保障,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廣東省衛生主管部門已在制訂尿毒癥等8個病種的大病保障方案,醫藥費的實際報銷比例有望達到70%以上,大大減輕患者負擔。政策受惠者為實施新農合地區的農村參合群眾。
甘肅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等重點鞏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保障廣大農村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從今年起,甘肅省將對完成設置的村衛生室進行標準化建設,到2015年,力爭每個行政村有1所設置規范、能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診療服務等工作的標準化村衛生室,使鄉村醫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廣西壯族自治區對目前沒有鄉村醫生的村衛生室,擬采取定向培養、委托培訓、鄉鎮衛生院派人駐點等方式,引導鄉村醫生到村衛生室執業,保證每個村衛生室都有醫、有藥,方便群眾就醫。
來源:中國改革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