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天,70多家供需對接單位對接洽談、展示展賣和簽約----
大興區舉辦“綠色流通 便民惠農”
系列活動啟動式暨特色農副產品供需對接會
5月31日,2012大興區“綠色流通,便民惠農”系列活動啟動式暨特色農副產品供需對接會在大興區龐各莊任我在線配送中心舉行。
在連續3天的對接會上,禮賢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等2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北京祥益齋食品廠等10家清真企業,北京豐收葡萄酒有限公司等10家品牌特色企業,呷哺呷哺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20家餐飲企業,沃爾瑪、樂購、物美大賣場等11家連鎖商超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4家重點企業;市、區相關部門領導及各鎮、各街道負責人、供需方代表、社區居民代表等,每天近500人參加現場對接活動。
此次活動以“綠色流通,便民惠農,促進消費,服務新區發展”為主題,重點推出了三方面活動:產品展示---大興區鮮、特、優系列產品,包括農產品、農業深加工產品、區域品牌產品、清真特色產品等;供需對接---市區規模綜超、餐飲企業、配送中心、區重點商業企業、區標準化示范社區供需對接;供需簽約---發布“綠色流通,便民惠農”系列活動,大興區《新區消費指南》首發、供需雙方簽約等。
對接活動緊緊圍繞推動新區一體化發展,緊緊圍繞“致富本地農民、服務新區百姓”,深入開展“五個一”活動即:
搭建一個平臺。通過2012大興區“綠色流通?便民惠農”系列活動暨特色農副產品供需對接會,推動“農超、農企、農餐、農社”四對接,深化服務,立體對接,為供需雙方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有效發揮“綠色流通”的保障性、服務性作用。
舉辦一場展覽。通過舉辦本地區鮮、特、優系列產品展覽展示會,重點展示安全綠色的農副產品、深加工農產品和清真特色產品,打造全新的地區形象,服務經濟發展。
推出一本手冊。整合商業資源,將便民服務與旅游相結合,制作發行《新區消費手冊》,為游客和新區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消費指南服務,滿足群眾全方位、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拉動地區經濟增長。
探索一個模式。通過搭建平臺,指導本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社區合作,探索蔬菜直供直銷進社區流通新模式。
對接一批資源。多方融合,探索引進山西天鎮、山東壽光、北京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等優質外埠農產品資源,彌補本地農業資源和品種等方面不足,服務新區百姓。
在5月30日召開的大興區特色農副產品供需對接會上,70多家供需對接單位進行了對接洽談和簽約,同時舉行授牌儀式,對5家有突出貢獻的農餐、農超供需對接企業進行了授牌。
據區商務委不完全統計,2007年開展農副產品對接工作以來,通過開展“農超、農企、農餐、農社”四對接,共促成40余家規模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市區45家連鎖超市、30家餐飲企業、58家規范化社區建立了長期的直供直銷合作關系,年供各類農產品達到3萬余噸,年均增長15%以上。減少農產品流通成本6%-8%左右,增加農民收入15%以上。北京青圃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北京禮賢益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北京御豐園西洋梨專業合作社、北京永定河農產品產銷合作社等15家合作組織與物美、沃爾瑪、家樂福、京客隆、樂購超市、呷哺呷哺、北京燃氣集團等20家商超、餐飲、企業簽訂供貨協議,直供大興綠色農產品,供貨品種包括有機黃瓜、豆角、茄子、芹菜、菜花、西紅柿、梨、西甜瓜、豆制品等100余品種,年供貨量約1.8萬噸。
大興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政府搭臺舉辦農副產品供需對接會,為供應方和需求方提供了穩定、安全的交流平臺,從而減少了中間層層的流通環節,最大程度的降低流通成本,實現供求雙方的互利共贏。通過推進“農超、農企、農餐、農社”四對接,不但把原本需要多頭支出的中間環節費用直接讓利給農民,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掌控原來無法控制的中間環節,既降低了采購成本,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能確保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體現出“政府得民心,企業得市場,群眾得實惠”的良好效果。
來源:中國日報網(通訊員 李永暉)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