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012渤海生物資源修復放流活動暨山東海洋增殖放流周啟動儀式在山東省蓬萊市舉行。
本次活動以“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總計將1600萬尾優質魚苗投放到大海,其中包括對蝦、梭子蟹、海蜇、牙鲆、鱸魚、黒鮶、半滑舌鰨等8個品種。
“本次放流旨在修復海洋漁業環境,造福沿海漁民,放流的1600萬尾魚苗都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程序,確保魚苗的安全和成活率,其直接經濟效益到今年秋天就可以體現”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站長王熙杰說。
2005年,山東省開始將修復漁業資源計劃納入財政專項。7年間,連續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流放、人工魚礁和以漁業資源保護區建設為主體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各級財政累計投入15.2億元,增殖放流各類水產苗種186億單位。
隨著增殖放流活動的持續開展,近海衰退的經濟漁業資源得到明顯改善,目前已形成比較穩定的秋季魚訊。7年來,全省回補海洋增殖資源26.7萬噸,產值75.7億元,每年有近100萬漁民直接受益。
投放人工魚礁是修復海洋資源的另一重要舉措,其可以營造小型海洋生態系統,為魚、蝦、蟹、貝等提供索餌、繁殖、生長、發育的場所。同時,人工魚礁可以凈化水質、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目前,山東省已建設人工魚礁150余處,礁體總規模800萬空方,用海面積達1.3萬公頃。2011年,全省人工魚礁區共捕撈海珍品4000噸,產值7.6億元。預計人工魚礁建設點全部達產后,可增產海珍品10000噸,增加漁業產值12億元。
此外,全省已建立國家級和省級水產資源保護區53處,保護面積30多萬公頃,保護重要水生物種50多個,僅2012年,全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投入就達3.36億元。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記者 宗來松) 編輯:許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