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經濟增速放緩、不少企業盈利困難的情況下,樓市卻出現了一波明顯的回暖,各地試圖放松調控的愿望十分強烈。專家指出,如果現階段放松調控,重新走上過度依賴房地產拉動GDP的老路,短期內可能會對經濟增長起到刺激作用,長期看則無異于飲鴆止渴。
40城市“微調”樓市政策
“經濟這么不景氣,肯定要靠房地產來救經濟。房地產調控不可能再那么嚴厲了。”
“要買房得抓緊,房價一直在反彈,明年說不定又要暴漲。”
最近,在售樓處、在二手房中介,賣房的人都會對搖擺不定的購房者說這樣的話。對購房者來說,經濟增速下滑—放松樓市調控—經濟企穩—房價暴漲,無論從經驗還是從邏輯上判斷,似乎都足以令人信服。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25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出現上漲,比5月份增加了19個。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環比5月再創新高,7月份進一步延續了回暖態勢。房地產貸款在連續8個季度環比回落后首次回升。這些信號都表明市場正在走向全面回暖。
一些地方在穩增長的壓力下,試圖放松調控的愿望十分強烈。今年以來,已有約40個城市出臺不同程度的樓市調控微調政策,而且力度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
市場快速回暖和政策松動,對市場預期轉變的影響正逐步體現。央行發布的二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未來一季度有意愿買房的儲戶占15.7%,創兩年來新高。
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認為,在穩增長的壓力下,房地產調控面臨的困難和阻力將越來越大。
靠樓市穩增長無異飲鴆止渴
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06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6%;房屋新開工面積9238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1%。盡管房地產調控確實是上半年經濟增速出現下滑的重要原因,但也應理性看待這種“傷害”。
“任何形式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都以抑制泡沫、防止對經濟波動帶來過大沖擊為目標,從而避免泡沫崩潰引發的經濟震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
“十一五”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累計超過7萬億元;2010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預算收入只有1.24萬億元,最后決算收入達到了2.82萬億元,超收126.5%,這么高的土地出讓收入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持續這樣的發展模式,會導致實體經濟不振,產業結構調整遲遲無法推進,對于經濟的長期傷害遠大于短期拉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認為,堅持調控,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地方將重心放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上。
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國今年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低為7.5%,已經為房地產調控留出了空間,體現了政府堅持樓市調控、促進經濟轉型的決心。
高調督查傳遞什么信號
朱中一表示,今后一段時間,既要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又要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松、保持社會穩定,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并非易事。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認為,短期看,要繼續抑制投資投機需求,限購城市的力度不僅不應放松,甚至應該加強。在此前單個城市限購的基礎上,應探索全國住房信息系統聯網城市的多城市限購。
近兩個月,住建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連續多次表態,要堅持房地產調控相關措施不放松。國務院從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調控措施的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督查重點為住房限購措施、差別化信貸稅收政策的執行情況和住房用地供應情況。
房地產調控兩年多來,國務院曾多次督查調控政策落實情況,相比之下,本次督查顯得格外“高調”。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高調的督查傳遞出中央不畏陣痛、將樓市調控堅持到底的決心,也在向一些地方傳遞信息,不能借口穩增長壓力而放松調控。
據住建部有關人士透露,此次督查的結果將影響下一階段調控政策的走向。如果地方政策過度松動、房價反彈風險增加,有可能出臺更嚴厲的調控措施。對于落實調控政策不力、沒有完成調控既定目標的地方,有關部門將進行約談甚至問責。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