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藥科普知識
(一)什么是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我們到藥店去買藥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藥物可以自行購買。而有些藥物需要憑醫生的處方才能購買。簡單地說,要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的是處方藥,不需要醫生處方就能購買的是非處方藥。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主要方法是看藥品外包裝和說明書上是否有“OTC”字樣。沒有,就是處方藥;有,就是非處方藥。OTC標識又分為紅色和綠色兩種,綠色的表示藥品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二)非處方藥一定安全嗎?
非處方藥具有下列特性:有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藥物依賴性、耐藥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體內蓄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非處方藥雖說安全性較高,但只是相對于處方藥而言。非處方藥也是藥品,同樣具有藥品的各種屬性,因此非處方藥并非絕對“保險”。同時,由于非處方藥在使用時大多靠患者自己的判斷,沒有特定的醫囑,所以,在應用時更要多加小心。例如,常用的胃動力藥多潘立酮片,盡管長期服用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大部分患者可放心服用,但對于胃腸道出血、機械性腸梗阻的患者是禁用的,因其可能加重病情,選擇藥物時應注意。
(三)如何識別假、劣藥品?
1、查看標簽是否齊全:購買整瓶、整盒的藥品,要先看標簽印刷得是否正規、項目是否齊全。國家規定藥品的標簽或者說明書上必須注明藥品的通用名稱、成份、規格、生產企業、批準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2、查看效期及藥品外觀:凡變質的,被污染的,所標明的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藥品按假藥論處;未標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超過有效期的藥品,按劣藥論處。
3、不從非法途徑購藥:不從游醫和地攤藥販等處購買藥品,不聽信“贈送”、“無效退款”、“祖傳秘方”、“包治疾病”等非法廣告。
(四)自行到藥店購藥應該注意什么?
1、到合法的藥店買藥。合法的藥店是經過藥品監管部門批準的,在營業店堂的顯著位置懸掛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營業執照以及與執業人員要求相符的執業證明。一般合法的藥店中配有執業藥師或者其他經過資格認定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
2、如果知道買哪種藥,可直接說出藥品名稱;如果不知道應該買哪種藥,可向藥店內的藥師說明自己買藥的目的,用藥者的情況(是自己用,還是給孩子或老人買藥),以及治療什么病。應避免與不具備藥學知識的促銷人員過多接觸。
3、購買處方藥時必須憑醫生處方才可購買和使用。沒有醫生處方,藥店為了您的用藥安全不會隨意賣給您處方藥。
4、在決定購買某種藥品之前,應仔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看是否對癥。如果對說明書內容不明白,可向藥店內的藥師咨詢,以免買錯藥、用錯藥。
5、仔細查看藥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有效期等內容,不要買過期的藥品。有效期是指藥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保證質量的最長使用期限。超過這個期限,則不能繼續銷售、使用,否則按劣藥查處。如“有效期:2012.10”表示該藥到2012年10月31日仍有效。
6、保管好購藥憑證,萬一藥品質量有問題,購藥憑證是維護自己權益的重要依據,可與當地藥品監管部門聯系。
(五)抗菌藥物為什么不能隨便購買使用?
濫用抗菌藥物會有如下危害:
1、誘發細菌耐藥。病原微生物為躲避藥物,在不斷的變異,耐藥菌株也隨之產生。目前,幾乎沒有一種抗菌藥物不存在耐藥現象。如近期非常著名的“超級細菌”,即產NDM-1(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1)酶的多重耐藥菌,這種病菌超級頑強,能抵御絕大多數抗菌藥物,人被感染后很難治愈甚至死亡。其實耐藥型的細菌并非新事物,它們一直存在并且隨著人類濫用抗菌藥物而進化出強大耐藥性,在這場特殊博弈中,人類是超級細菌的幕后推手。正如世界衛生組織(WHO)2011年世界衛生日主題所描述的:“抵御藥物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將無藥可用”。
2、損害人體器官。抗菌藥在殺菌的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如影響肝、腎臟功能、胃腸道反應及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3、導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寄生,寄生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維持著平衡狀態。如果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敏感菌會被殺滅,而不敏感菌乘機繁殖,未被抑制的細菌、真菌及外來菌也可乘虛而入,誘發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會危害。濫用抗菌藥物可能引起一個地區某些細菌耐藥現象的發生,對感染的治療會變得十分困難。濫用抗菌藥物的結果是導致將來無藥可用。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品具有兩面性,既可以驅除病魔造福人類,又有危害人類健康的毒副作用,濫用藥品可以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們要正確認識藥品的治療作用與不良反應,科學合理地使用藥品,真正使藥品成為人類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