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淡泊免費婚檢遇“冷” 防線退守孕檢也難“熱”
為遏制婚檢率急劇下降,2004年開始許多省市推出免費婚檢。但這一政策并沒有挽住“狂瀾”,甚至在一些地區還遭到“冷遇”。如北京免費婚檢后仍以7%居全國倒數第一。
“免費婚檢不能起到撬動婚前保健服務的杠桿作用,特別在城市。”衛生部婦社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心理學調研表明,基于人們害怕隱私暴露的心理,自愿進行婚前保健比例達到40%-60%就算理想。
“婚檢率低更多是意識問題。”北京市衛生局婦幼與精神衛生處處長呂璠說,由于婚前保健服務對象主要是青年人,他們往往對自身健康狀況關注不夠,容易忽視疾病;還有人怕自己某些疾病暴露后,會失去對方,因而逃避婚檢。
北京市衛生局的調查表明,認為婚前保健不是婚姻登記必要程序,沒必要做的占86.77%;認為檢查耽誤時間、不方便的占27%;僅有13.75%的人認為會增加經濟負擔。
近年來,我國建立健全婚檢、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 “三道防線”。作為預防出生缺陷更直接、更有針對性的孕檢,能否替代婚檢成為第一道防線?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孕前咨詢門診專家韓秀君表示:“防線不能退守,目前我國孕前檢查率還很低。就算是強制孕檢,因為懷孕的隨機性大,沒有明確的關口和抓手,其相對強制婚檢可操作性更弱,因此更難普及。”
海南省衛生廳婦社處處長吳桂珠說,孕檢的目標很單一,就是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寶寶。而婚檢內容更豐富。“婚前保健除預防疾病和出生缺陷,更側重使雙方相互了解彼此的生殖健康狀況,為和諧家庭生活及孕育健康后代打下基礎。”
衛生部婦社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出生缺陷和傳染病預防關口前移至婚前保健是預防性傳播疾病、減少遺傳病延續的最重要措施。婚前保健應當包括孕前保健的內容,而孕前保健不能替代婚前保健。
婚檢沒有“回頭路” 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路在何方
近年來,恢復強制婚檢呼聲不斷。對此,北京市衛生局婦幼處副處長郗淑艷說:“恢復強制婚檢,這是走回頭路,行不通。”
面對居高不下的出生缺陷率,如何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調查顯示,造成出生缺陷除環境因素外,90%左右與遺傳有關。因此,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婚檢有必要恢復,但不是從行政上恢復強制婚檢,而是用各種政策引導和鼓勵人們自覺選擇婚檢,恢復人們的婚檢意識。
“不管從家庭責任角度,還是社會責任角度來說,婚檢都應該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讓老百姓認識到婚檢的必要性;同時提高婚前保健服務質量,通過提供免費的、便利的、人性化的服務,使人們覺得婚檢物有所值。
任愛國指出,隨著人們性觀念、婚姻觀念及生育觀念的變化,未婚先孕、婚前同居、婚前人工流產現象的增加以及婚后長時間不打算懷孕婦女的增多,婚檢顯然對保障這些人群以及生育第二胎的母嬰健康存在不足。因此,為更有效預防出生缺陷,在加強婚檢的同時,還應提倡孕前保健。
“預防出生缺陷三道防線都不能松。”衛生部婦社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會針對三個關鍵環節進一步加大投入,同時建議各級政府對婚前保健提供經費支持和政策保障,對目標人群實施婚檢補助或免費政策。(記者周婷玉、王暉余、李亞紅、黃深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