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引導公益事業潮流
2012年10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第二次向社會公開選拔部分領導干部。其中,“組織宣傳部部長”一崗備受關注。不僅因為這是部門正職,而且主管公共關系和紅十字品牌管理。這個職位對飽受“郭美美”網絡事件影響的紅十字會來說,尤為重要。
去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將中國紅十字會拉向輿論漩渦。“毫無公信力”、“勸捐積極但善款從不公開透明”……公眾的質疑引發整個中國慈善公益領域的信任危機。
據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數據顯示,當年6至8月,全國慈善組織共接收捐贈8.4億元,與同年3至5月的62.6億元相比,降幅高達86.6%。
但是,有人認為這個90后的炫富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郭美美”事件后,公眾對公益透明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益組織自身也在試圖通過更多的渠道“曬賬單”。在這一點上,鄧飛貫徹地很好。作為“免費午餐”的發起人,他最初的設想,來源于一條微博。
2011年3月,媒體人鄧飛在微博上寫道:“3月25日去貴州一懸崖下的鄉村小學,學生無午餐,每天中午喝涼水充饑,我們嘗試在該校建一個食堂,推動貧困山區‘免費午餐’計劃。”
此后,其數條反映貧困山區小學生“餓肚子”情況的微博被廣泛轉載。在微博發布公募基金啟動的24小時內,“免費午餐”募集善款46000余元。
“令捐贈者滿意”——“免費午餐”緊緊抓住這個核心,將捐贈資金和物資用到刀刃上。在制度規范上,參與“免費午餐”的學校都開設微博賬戶,每天發布學校用餐開支、食譜、人數、結余等情況;通過微博,“免費午餐”對學校的實施情況進行管理和監督。
對此,王振耀表示,曬賬單不是曬給社會看,更多的是給捐贈人看。讓他們知道錢去了哪里,是否真正用在了救助對象身上。社會有質疑非常正常,積極回應質疑,可以讓公益變得更透明。現在公益領域的回應質疑正在形成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對公益事業健康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對此,十八大代表、“中國器官移植史上非親活體無償捐肝第一人”羅瑋也表示,當前公益組織發展的中心問題是透明度和公信力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政府監督和慈善立法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是信譽、信任和信用。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升人的道德素質和人文教育。所以在此次的代表提案中,她將會著重強調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如果人人都有一顆仁義的向善之心,每個人都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公益事業的普及和發展將順理成章。
但是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財富量急劇增長,人們的思想意識也日趨多元。加之我國現代意義的慈善事業本身發展較晚,現代意義的慈善文化依然不成熟。在事關慈善本體的許多問題上還存在不足,這不是短期內可以攻克的問題。就全行業而言,需要群策群力,合力推舉;就個體而言,需要大家從自身做起,嚴格自律。
對此,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就職于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的十八大代表厲莉表示,近10年來,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發展,無數人從中受惠,無數家庭借此迎向新生。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我們應該將之長遠堅持下去。而目前伴隨著新形勢和新問題的出現,已經到了攻堅的關鍵時刻。公眾對慈善刨根問底式的發問,正在進一步促進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而慈善公益的立法將從更高的層面、更廣的范圍、更長的周期決定和影響中國慈善公益的歷史方位。
縱覽歷史,游目騁懷。神九飛天,蛟龍潛海。八千里長路,五千年文明,扶危救貧、敢為人先,是青年一代的真實寫照;樂善好施、舍生取義的精神血脈在每個中國人胸中激蕩。道德回歸伴隨新公益前行,正能量釋放詮釋溫暖人心。在青年人高高舉起的道德之旗下,在新時代彰顯的向好前景下,中國的公益事業,這支高奏的凱歌,一定會回旋在世界舞臺的上空。